川崎病症状消失并不完全等同于治愈,需要结合后续心脏评估和长期随访结果综合判断。部分患儿即使症状消退,仍可能存在冠状动脉病变等潜在风险,需持续关注。
1、冠状动脉病变风险
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损伤,约15%-25%未经治疗的患儿会出现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即使发热、皮疹等急性期症状消失,仍需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评估冠状动脉情况,这类病变可能在症状消退后数周才显现。
2、复发可能性
约2%-3%的患儿可能出现疾病复发,尤其多见于初次发病后1-2年内。复发时可能出现新发的发热、结膜充血等症状,需重新进行实验室检查和心脏评估,不能因既往症状消失而忽视再次发病的可能。
3、持续治疗需求
确诊患儿需持续服用阿司匹林抗凝3-6个月,合并冠状动脉瘤者需长期用药。部分病例还需使用华法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这些治疗往往在症状消失后仍需维持,以防止血栓形成。
建议患儿出院后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通常在发病后1-2个月、6个月、1年及之后每年都需要复查。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有无胸痛、呼吸困难等异常表现,严格遵医嘱用药并按时复诊,确保疾病完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