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可能与慢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急性肾损伤以及肾动脉狭窄等原因有关,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慢性肾脏病
长期存在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会导致肾小球逐渐硬化,滤过功能下降。患者可能伴随水肿、乏力或尿液泡沫增多,需通过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及使用缬沙坦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碳酸氢钠片等药物延缓病情进展。
2、糖尿病肾病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肾小球基底膜,造成蛋白质渗漏和滤过率下降。患者需严格控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注射液、达格列净片、厄贝沙坦片等药物,同时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
3、高血压肾病
持续高血压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升高,引发肾小球硬化。治疗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常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贝那普利片、呋塞米片等药物,同时限制钠盐摄入。
4、急性肾损伤
严重感染、药物肾毒性(如庆大霉素)或血容量不足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短期内急剧下降。需及时补液、停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多数患者肾功能可部分或完全恢复。
5、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粥样硬化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导致肾脏血流减少,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长期缺血会引起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可通过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改善血流,配合阿司匹林肠溶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治疗。
若出现血肌酐升高、少尿或夜尿增多等症状,建议尽早完善尿常规、肾脏超声及肾小球滤过率检测。日常需注意避免滥用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肾毒性药物,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应规律监测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