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肝病导致食欲不振的原因

贺柯庆 中医消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肝病导致食欲不振可能与肝功能受损、门静脉高压以及胆汁分泌异常等原因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诊明确具体病因。若长期存在相关症状,需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1、肝功能受损

肝脏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负责合成胆汁和多种消化酶。当肝功能受损时,胆汁分泌减少,消化酶活性下降,导致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难以分解,容易引起腹胀、恶心等症状,从而影响食欲。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酶片、复方消化酶胶囊等药物辅助改善消化功能。

2、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等疾病可能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导致胃肠道淤血、黏膜水肿,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患者常伴随腹部胀满感,进食后不适加重。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片、乳果糖口服溶液等药物缓解症状,必要时需进行手术干预。

3、胆汁分泌异常

肝病可能造成胆汁生成减少或排泄受阻,使肠道内胆盐不足,导致脂肪类食物难以乳化分解,出现脂肪泻、厌油等症状。患者可表现为闻到油腻食物时恶心加重。治疗上需积极改善肝功能,必要时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等利胆药物,同时辅以多潘立酮片促进胃肠蠕动。

日常需注意饮食清淡,选择易消化的低脂食物,避免暴饮暴食。若出现进行性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或黄疸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完善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明确肝病类型及严重程度,切勿自行服用药物延误病情。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