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初期症状通常表现为寒战、高热、出汗、头痛以及乏力等。这些症状可能呈周期性发作,与疟原虫在体内的发育阶段有关。
1、寒战
疟疾初期常以突发性寒战为首发症状,患者会感到全身发冷,甚至出现颤抖,通常持续数分钟至一小时。寒战是由于疟原虫裂殖体破裂释放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所致。
2、高热
寒战结束后体温迅速升高至39-41℃,伴随面部潮红、呼吸急促等症状。高热阶段通常持续2-6小时,与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此时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或烦躁不安。
3、出汗
退热期会出现全身大汗,体温在数小时内降至正常水平。这种骤降可能引发脱水,患者常感极度虚弱。出汗是机体通过蒸发散热调节体温的生理反应。
4、头痛
多数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痛,集中在额部或枕部,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这与高热引起的脑血管扩张及炎症介质刺激神经末梢有关,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活动。
5、乏力
发作间歇期患者会持续感到肌肉酸痛、疲倦无力,部分人可能出现食欲减退。这种乏力与疟原虫代谢产物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及红细胞破坏导致的贫血相关。
若近期有疟疾流行区旅居史且出现上述症状,建议立即到感染科就诊。确诊需通过血涂片镜检疟原虫,早期规范使用青蒿素类药物可有效控制病情。日常需加强防蚊措施,避免蚊虫叮咬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