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感染后可能出现消化系统症状、发热与黄疸、并发症等表现。感染程度不同,症状轻重存在差异,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
1、消化系统症状
肝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肝胆管内,虫体活动及代谢产物刺激胆管黏膜,可能引起上腹部隐痛、腹胀、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因虫体阻塞胆管,出现胆汁排泄不畅,导致恶心、厌油腻等不适。
2、发热与黄疸
感染急性期由于虫体移行或大量虫体寄生,可能诱发免疫反应,出现低热或高热症状。若虫体造成胆管梗阻或引发胆管炎,可能伴随皮肤及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等黄疸表现。
3、并发症
长期反复感染可能引起胆汁淤积,导致胆管纤维化、肝硬化,出现肝区疼痛、腹水、脾脏肿大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并发胆管结石、胆管癌,表现为持续性黄疸、体重下降等。
日常需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淡水鱼虾,生熟食砧板分开使用。若出现不明原因腹痛、黄疸或长期消化异常,应及时到感染科或消化内科就诊,通过粪便虫卵检查、血清学检测或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遵医嘱使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驱虫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