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炎急性期通常有局部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活动受限以及伴随发热等症状。具体表现因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有所不同,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局部疼痛
急性期骨膜炎患者常出现病变部位的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尤其在活动或按压时疼痛明显加重。这是由于炎症刺激骨膜及周围神经末梢所致,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夜间痛醒现象。
2、肿胀
炎症反应会导致局部血管扩张、组织液渗出,出现明显的软组织肿胀。肿胀区域触诊时可感受到皮肤紧绷感,严重者可能出现关节腔积液。
3、皮肤温度升高
受炎症因子影响,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加快,导致皮肤表面温度较周围正常组织升高1-2℃,触摸时可感知明显发热。
4、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和肿胀的影响,患者常出现关节屈伸困难或肢体承重能力下降。下肢骨膜炎患者可能出现跛行,上肢病变可能导致持物无力。
5、伴随发热
部分病情较重或合并感染的患者可能出现体温升高,通常为低热(37.5-38.5℃)。若体温超过39℃需警惕化脓性骨膜炎或全身性感染。
出现上述症状建议避免自行热敷或按摩,及时到骨科就诊完善血液检查、X线或MRI等检查。急性期需严格遵医嘱进行制动、抗感染等规范治疗,避免转为慢性炎症影响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