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烫伤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皮肤发红、疼痛、水疱、皮肤变硬或发白以及溃疡或坏死。其特点是初期症状轻微,但可能因长时间接触热源导致深层组织受损。
1、皮肤发红
皮肤接触44℃~50℃的热源后,表皮层毛细血管扩张,局部出现红斑,通常边界清晰且伴有灼热感。这种红斑在脱离热源后可能持续数小时不退,属于浅表性损伤。
2、疼痛
由于热力刺激真皮层神经末梢,患者会出现持续性刺痛或灼痛,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因痛觉敏感度差异而出现痛觉迟钝,容易延误治疗。
3、水疱
持续热力作用导致表皮与真皮分离,形成内含淡黄色液体的水疱,直径可达1~3厘米。水疱壁较薄,易破损继发感染,常见于足跟、小腿等角质层较厚的部位。
4、皮肤变硬或发白
深层真皮及皮下组织受热损伤后,局部出现蜡白色或黄褐色皮革样改变,触感坚硬。这种症状提示脂肪层或汗腺受损,愈合后易形成瘢痕。
5、溃疡或坏死
持续6小时以上的热暴露可导致全层皮肤坏死,创面呈黑褐色焦痂,伴有组织液渗出和恶臭。此类损伤常需数月愈合,可能并发感染或需要植皮修复。
低温烫伤初期易被忽视,若发现皮肤出现持续红斑或水疱,应立即用15℃~25℃清水冲洗20分钟,避免撕脱表皮。建议及时到烧伤科就诊,由医生评估损伤深度并制定清创方案,切勿自行涂抹药膏以免加重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