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症状通常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发热以及黄疸等,具体表现因人而异。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乏力
甲肝病毒感染后,肝脏细胞受损可能影响能量代谢,导致患者出现全身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尤其在活动后更为明显。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肌肉酸痛或嗜睡等表现。
2、食欲减退
肝脏炎症反应会影响胆汁分泌和消化功能,患者常出现食欲下降、厌油腻食物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闻到食物气味即反胃的情况。
3、恶心呕吐
病毒刺激或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消化道不适,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恶心,尤其在进食后加重,部分患者会伴随腹部胀痛或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4、发热
在感染初期,免疫系统激活可能引发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通常在37.5-38.5℃之间,部分患者可能伴随畏寒、头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5、黄疸
随着病情进展,胆红素代谢障碍可能引发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呈浓茶色,粪便颜色变浅。黄疸通常在发病后1-2周内出现,是病情加重的标志之一。
日常应注意保持充足休息,避免饮酒和摄入高脂肪食物。若出现皮肤黄染、持续发热或严重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肝功能检测和病毒学检查,确诊后需遵医嘱进行抗病毒及保肝治疗,同时做好个人卫生管理以防传染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