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黄疸以及肝脾肿大等。具体表现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有所不同,需结合临床检查综合判断。
1、乏力
乙型肝炎病毒侵袭肝脏细胞后,可能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功能,导致能量供应不足,患者常出现全身疲乏、四肢无力的症状,且休息后难以缓解。
2、食欲减退
病毒引发的肝脏炎症反应会降低胆汁分泌和消化酶活性,进而影响胃肠消化功能,患者可能出现厌食油腻、饭后腹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
3、肝区不适
肝脏因炎症出现充血肿胀时,会牵拉肝包膜上的神经末梢,表现为右上腹隐痛或胀痛,尤其在体力活动后可能加重。
4、黄疸
当肝细胞受损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时,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可引起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部分患者伴随皮肤瘙痒。
5、肝脾肿大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长期炎症刺激,可能出现肝脏质地变硬、体积增大,部分患者伴随脾脏肿大,触诊可发现肋下触及肿大的器官。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到感染科或肝病科就诊,完善乙肝两对半、肝功能、肝脏超声等检查。日常生活中需避免饮酒、过度劳累,并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或保肝治疗,切勿自行服用可能损伤肝脏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