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K抑制剂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感染风险增加、血脂异常、胃肠道反应、心血管风险以及血液系统异常等,具体表现因人而异。使用期间需遵医嘱密切监测相关指标。
1、感染风险增加
JAK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相关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可能降低机体抗感染能力。患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或带状疱疹等机会性感染,严重时可出现肺炎或败血症。
2、血脂异常
约30%使用者会出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这种变化多出现在用药后3-6个月。需定期检测血脂四项,必要时联合降脂药物干预。
3、胃肠道反应
15%-20%患者用药后出现恶心、腹胀或腹泻,通常程度较轻。建议随餐服用或分次给药,持续超过1周需考虑调整剂量。
4、心血管风险
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增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栓塞事件风险,尤其合并肥胖、吸烟等高危因素患者。治疗期间应监测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
5、血液系统异常
部分患者会出现血红蛋白下降、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为可逆性。建议初始治疗阶段每2周检测血常规,稳定后调整为每月监测。
使用JAK抑制剂需严格遵循适应证,避免与其他免疫抑制剂联用。治疗期间出现发热、胸痛、气促或肢体肿胀等异常症状时,应立即停药并就诊。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及血脂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