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乙酸吸入后可能引发呼吸道刺激、黏膜损伤、眼部灼烧感、皮肤腐蚀以及全身性中毒反应等症状,具体表现因接触浓度和时间而异。若误吸或接触高浓度冰乙酸,需立即脱离污染环境并就医处理。
1、呼吸道刺激
冰乙酸挥发产生的刺激性气体可迅速作用于鼻、喉及气管黏膜,引发剧烈咳嗽、咽喉灼痛、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甚至肺水肿。
2、黏膜损伤
眼结膜接触蒸气会出现刺痛、流泪、结膜充血等急性结膜炎表现。鼻腔黏膜受刺激可能导致鼻出血,口腔接触可致口腔黏膜发白、溃烂。
3、皮肤腐蚀
液体冰乙酸直接接触皮肤会引起化学性灼伤,出现红斑、水疱、坏死等损伤,尤其在高浓度接触时可能造成深度组织损伤。
4、全身中毒反应
大量吸入可能通过肺泡吸收引发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循环系统障碍。
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转移至通风环境,用大量清水冲洗接触部位至少15分钟。若发生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或皮肤破损等情况,需及时前往急诊科进行血气分析、胸部CT等检查,并接受碳酸氢钠雾化吸入、补液纠酸等专业治疗。日常操作时应佩戴防毒面具、护目镜及防腐蚀手套,确保工作场所通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