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黄疸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以及原发疾病相关表现,可能与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处理障碍、胆汁排泄受阻等原因有关。若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胆红素生成过多
当新生儿存在溶血性疾病时,大量红细胞被破坏会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典型表现为皮肤和巩膜明显黄染,可伴有贫血、尿液呈浓茶色。此类情况需进行光疗降低胆红素水平,必要时遵医嘱使用人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等药物干预。
2、肝脏处理障碍
先天性酶缺乏(如G-6-PD缺乏症)或肝炎等疾病会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和转化,患儿除黄疸外可能出现肝区肿大、凝血功能异常。治疗时可遵医嘱应用苯巴比妥片诱导肝酶活性,或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药物。
3、胆汁排泄受阻
胆道闭锁、胆管囊肿等疾病会导致胆汁淤积,患儿黄疸持续不退且进行性加重,粪便呈白陶土样,可能伴随皮肤瘙痒。这种情况需通过外科手术解除梗阻,同时可配合熊去氧胆酸胶囊、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肠溶片等利胆药物辅助治疗。
病理性黄疸多出现在出生后24小时内,且持续时间超过2周。家长需密切观察黄疸变化情况,若发现黄疸进展迅速、伴随嗜睡或拒奶等异常表现,应立即到新生儿科进行胆红素检测、肝功能检查及腹部超声等专业评估,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