瘘管的症状可能包括异常分泌物、局部红肿疼痛、瘘口形成、反复感染以及功能障碍等,具体表现因瘘管部位和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
1、异常分泌物
瘘管最常见的症状是持续性或间歇性排出脓液、黏液、粪便或尿液等分泌物。肠道瘘可能排出消化液或未消化食物残渣,泌尿瘘可见尿液渗出,分泌物颜色可呈黄绿色或血性,常伴有异味。
2、局部红肿疼痛
瘘管周围皮肤常因分泌物刺激出现红肿、糜烂或湿疹样改变。深部瘘管可能伴随局部压痛、灼热感或跳痛,肛周瘘患者在排便时疼痛加剧,严重时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炎症反应。
3、瘘口形成
体表可见单个或多个异常开口,直径多为1-3毫米。肠瘘可能形成皮肤黏膜溃疡,阴道膀胱瘘可见阴道持续渗尿,支气管胸膜瘘可能出现皮下气肿。部分瘘口会周期性闭合后再次破溃。
4、反复感染
由于异常通道导致内外环境相通,约60%患者会出现局部或全身感染。常见表现为瘘口周围蜂窝织炎、脓肿形成,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糖尿病患者更易继发多重耐药菌感染。
5、功能障碍
特定部位的瘘管可能影响器官功能。直肠阴道瘘导致粪便污染阴道,尿瘘引起尿失禁,食管气管瘘引发呛咳。长期不愈的复杂瘘可能造成电解质紊乱或营养不良。
若发现身体出现异常开口、持续渗液或反复感染等情况,建议及时到普外科或相关专科就诊。通过超声、造影或内镜检查可明确瘘管走行,早期治疗有助于防止并发症发生。治疗期间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自行挤压或使用偏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