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小便有血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肾炎或肾病等疾病因素有关。当孩子出现血尿时,建议及时就诊明确具体原因。
1、生理性原因
剧烈运动后可能出现暂时性血尿,停止运动后通常可自行缓解。部分红色食物如红心火龙果或药物利福平可能导致尿液颜色变红,易被误认为血尿,但尿常规检测中红细胞数量正常。这种情况无需特殊治疗,调整饮食后尿液颜色即可恢复正常。
2、尿路感染
女童因尿道较短更易发生,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排尿疼痛,严重时尿液可见血丝。确诊后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6月以下禁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儿童适用剂型,同时需保持会阴部清洁。
3、泌尿系统结石
虽然儿童发病率较低,但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可能引起腰痛伴血尿。超声检查可发现结石影,较小结石可通过多饮水促进排出,较大结石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疼痛发作时可使用布洛芬混悬液缓解症状。
4、肾炎或肾病
急性肾炎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除血尿外常伴眼睑浮肿、血压升高。需进行尿蛋白定量、补体检测等检查,治疗包括青霉素抗感染、氢氯噻嗪片利尿等。肾病综合征患儿可能出现大量蛋白尿伴血尿,需使用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治疗。
若排除饮食或运动因素后仍持续存在血尿,建议及时至儿科或肾内科就诊,完善尿常规、泌尿系超声、肾功能等检查。治疗期间需注意记录患儿每日尿量及尿液颜色变化,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休息,遵医嘱定期复查尿常规直至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