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小儿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24 58040人阅读
蒋卫民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小儿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方法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核菌素试验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进行综合判断。由于结核病症状不典型,需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确诊。

1、临床表现

患儿可能出现持续低热、夜间盗汗、体重减轻等结核中毒症状,呼吸道感染时可伴随咳嗽超过2周、咳痰或痰中带血。部分患儿可能以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等肺外结核症状为首发表现。

2、实验室检查

通过痰涂片抗酸染色查找结核分枝杆菌,但儿童咳痰困难时可采用胃液抽取物检测。结核菌培养是确诊的金标准,但耗时较长(4-8周)。γ-干扰素释放试验(如T-SPOT.TB)具有较高特异性,可辅助诊断。

3、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可见原发综合征典型表现(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肿大),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粟粒性结核的弥漫性小结节影。病程进展可能出现空洞、胸腔积液等特征性改变。

4、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

皮内注射5单位结核菌素,72小时后观察硬结直径。硬结大于等于10mm提示结核感染(卡介苗接种者需大于等于15mm),但需注意该试验无法区分活动性感染与潜伏感染。

5、分子生物学检测

XpertMTB/RIF技术可在2小时内同时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性,对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检测阳性率可达60%以上,显著优于传统检测方法。

对于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结核病专科检查,确诊后需立即开展规范抗结核治疗。家长应注意避免带患儿去人群密集场所,保证营养摄入,同时密切接触者应接受结核筛查。所有检测结果需由感染科医生结合流行病学史综合判断,不建议自行解读检查报告。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