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鼻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方案。常见措施有保持环境清洁、使用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等,必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1、日常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尘螨、花粉等过敏原。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鼻腔。均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定期清洁床单、毛绒玩具,减少过敏原接触。
2、抗组胺药物
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等二代抗组胺药,缓解鼻痒、打喷嚏症状。这类药物对儿童安全性较高,但需注意可能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建议睡前服用。
3、鼻用糖皮质激素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局部用药可有效减轻鼻腔黏膜炎症反应。需严格控制使用剂量,每日1-2喷即可,连续使用不宜超过3个月,使用后需清洁鼻腔。
4、生理盐水冲洗
使用等渗或高渗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建议选择专用鼻腔冲洗器,每日1-2次,水温控制在35-37℃。操作时注意姿势,避免呛咳。
5、手术治疗
针对腺样体肥大引起的持续性鼻塞,或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可考虑腺样体切除术。该手术需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术后需配合抗感染治疗和鼻腔护理。
患儿出现持续鼻塞、睡眠呼吸暂停或反复感染时,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治疗期间需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自行使用血管收缩剂类滴鼻液。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