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22-10-21 59102人阅读
蒋卫民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是由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属于病毒性肝炎的一种类型。该病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新生儿、器官移植患者或艾滋病患者等。

1、病因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由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引起。病毒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血液制品、器官移植或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当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时,潜伏感染的病毒可被激活并侵犯肝脏细胞,导致肝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

2、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部分病例可见黄疸、肝区疼痛、肝脾肿大等典型肝病体征。新生儿感染可表现为先天性肝炎,出现病理性黄疸、肝功能异常,严重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3、诊断方法

主要依据血清学检测CMV-IgM抗体阳性,或通过PCR技术检测血液/肝组织中CMV-DNA。肝功能检查可见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增高,超声检查可能显示肝脾肿大或回声异常。

4、治疗手段

抗病毒治疗首选更昔洛韦或缬更昔洛韦,重症患者可联合使用CMV免疫球蛋白。对于免疫功能正常者,多数呈自限性病程,需加强营养支持和保肝治疗。免疫抑制患者需调整基础免疫治疗方案。

5、预防措施

高危人群应避免接触感染者分泌物,输血前严格筛查血液制品。器官移植受者需预防性使用抗病毒药物,孕妇确诊原发感染时可考虑使用超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传播。

该病预后与患者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建议易感人群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需在感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擅自停药导致病情反复。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