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上皮内瘤变的病因

发布时间:2015-05-14 1383人阅读

   有谁知道上皮内瘤变的,估计很多人不知道,所以我角儿有必要说爱下,上皮内瘤变”可作为“异型增生”的同义词,指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宫颈、前列腺、胃肠道粘膜等处应用较多。那么轻度上皮内瘤变病因呢?

   皮内瘤变怎么办呢病变

   结肠癌的癌前病变

   过去十年对结肠癌的广泛研究表明结肠癌的发生与基因突变累积有关。

   灶性迷离腺体

   上皮性肿瘤最早出现的形态学变化是出现灶性迷离腺体组织学显示灶性迷离腺体的腺上皮增生变大,常有灶性异型增生,主要分成两型:一型是ACFs具有增生性息肉的特征与高频率的ras原癌基因突变相关,另一型是与APC基因突变相关的ACFs不典型增生。从ACF到腺瘤到癌的进展,体现了ACF在结直肠癌中的致癌作用。

   1.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近年来随着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下生殖道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HPV感染与子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关联。HPV感染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性传播疾病是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发生的病因。分子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有致癌性。HPV根据其致癌性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HPV16,18,45,56为高危型,HPV31,33,35等11种为中危型,HPV6,11,26等8种为低危型。CINⅠ及亚临床HPV感染常为HPV6,11型,CINⅢ80%为HPV16型感染。

   子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其细胞内染色体常伴有HPV基因的整合,从而启动E1、E2基因,导致病毒基因在宫颈上皮内的表达,其后E6、E7基因编码合成多功能蛋白从而干扰细胞生长,在16、18型高危的HPV感染者起着重要的细胞癌变作用。高危型HPVE6蛋白可与肿瘤抑制基因p53结合,导致p53降解,E7基因产物是一种核磷酸蛋白与肿瘤抑制基因retinoblastoma基因(PRb)产物结合导致其功能灭活,从而影响其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

   上面是轻度上皮内瘤变的病因,很多人都想知道轻度上皮内瘤变怎么治吧。上皮内瘤变轻度非典型增生,治疗手段主要是物理治疗,包括火烫、冷冻、激光等和宫颈环形电切术(简称LEEP刀)。未生育的女性尽量选择物理治疗,因为LEEP刀容易伤害宫颈的腺体,影响阴道、宫颈中菌落的生存环境,很可能降低受孕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