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急性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5-05-21 1819人阅读

急性溶血性贫血是比较典型的贫血类型,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清楚急性溶血性贫血的病因,积极地进行预防和治疗,这样才能减少急性溶血性贫血造成的伤害。那么,造成急性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是什么?下面咱们就来详细看看吧。

(一)血型不合输血后引起的急性溶血

此类急性溶血多系ABO血型不合引起,少数为Rh血型不合引起。输血后发生溶血的时间长短不一,取决于抗体的效价和输入的血量。部分病人物别是Rh血型不合者,可于输血后数天或数周后出现迟发性溶血反应。表现症状为腰背疼、头胀、心前区压迫感、寒战、发热、恶心、呕吐、气促,也可以有苍白、大汗、不安、皮肤潮湿、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和少尿、无尿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症状。当大量血管内溶血时,血浆中的游离血红蛋白超过了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所能结合的量时,或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后,超过了血红素结合蛋白(hemopexin)所能结合的高铁血红素时,游离血红蛋白便通过肾小球从尿中排出,成为血红蛋白尿,尿色呈暗红色或酱油样。

治疗原则是停止输入不合血型的血,静脉输液及利尿。为减轻溶血,可静脉点滴氢化可的松。

(二)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多种化学药物可以引起溶血性贫血,可有不同的发病机理。

1.对红细胞直接的毒性作用

如砷化氢是一种气体,在金属冶炼时,由酸与含有砷的金属或矿物接触后产生。吸入后可以发生急性溶血。其他如氯化钠(或钾)、铅、铜、苯等也可对红细胞有直接的毒性作用。

2.通过免疫机制作用

(1)半抗原型(青霉素型):

用大剂量青霉素(每天用量超过1000万~2000万u)一定时间(1周以上)后,青霉素能作为半抗原与正常红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牢固地结合,产生IgG温抗体,这种抗体只破坏有青霉素结合的红细胞,发生的溶血性贫血多为轻度或中度贫血。少数病人用药时间过长,亦可有严重贫血。病人在发作时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test)呈阳性。治疗原则是停用青霉素。多数病人不一定需要输血,血象可逐渐恢复。

头孢菌素偶尔亦可起类似的半抗原作用,但大多数只是表现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不一定有溶血或贫血。

(2)免疫复合物型(奎尼丁型):

奎尼丁、奎宁、非那西汀、利尿酸、对氨水杨酸、磺胺类及口服降脂药等能刺激IgM抗体的产生,并与之牢固地结合成复合物。这种复合物被吸附于红细胞膜上,可以激活补体发生溶血。复合物与红细胞的结合不牢固,离解后还可与其他红细胞结合并激活补体。因此,少量的抗体就能引起大量红细胞的破坏,发生血管内溶血和血红蛋白尿。贫血发生很快,可以出现严重贫血,或伴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治疗原则是首先停用有关药物。贫血严重者可给输血,但需注意输血可能提供补体而加重溶血。有血红蛋白尿者补充液体及碱性药物。如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或DIC,均应注意给予相应的处理。

上面就是对造成急性溶血性贫血病因的介绍,希望对大家的认识有帮助。造成急性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有很多,在发现有异常情况的时候,一定要采取适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并且做好平时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尽快的摆脱急性溶血性贫血这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