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出现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个疾病,和患者服用的药物有很大的关系。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出现,会对患者的血管造成较多的威胁,并且还会有贫血的情况出现。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血栓性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血栓形成综合征等。为一种不常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伴有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临床特征为发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性性贫血,多种神经系统损伤和肾损害等。其病因不明,可能与血管因素、感染以及药物过敏等有关。大部分病人年龄在10-40岁之间,约60%是女性。起病急骤,病情严重,2/3病例在3个月内死亡,少数病例较缓慢,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
病因
约90%以上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无明显的病因或潜在疾病,部分是继发性的,多继发于下列疾病:
(1)药物过敏,如青霉素、磺胺类、碘、氯喹、阿斯匹林、非那西丁、口服避孕药;
(2)中毒(CO、染料、漆等)及蜂蛰、狗咬等;
(3)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大动脉炎、干燥综合征;
(4)妊娠后期;
(5)抗肿瘤治疗,丝裂霉素、柔红霉素及环孢菌素A、注射疫苗等。
(6)某些感染,如细菌、立克次体、病毒和支原体等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