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血管瘤介入手术

发布时间:2018-10-28 2729人阅读

脑部是人体结构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人们日常生活中各个身体结构中协调运作都是由脑部神经控制产生的一种结果。这一个重要的部位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脑动脉瘤,就需要进行脑动脉血管瘤介入手术。这是一种治疗脑部血管疾病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对于一些了解这种情况的人来说是比较清楚的,但是对于一些从未了解的人来说,对于脑动脉血管瘤介入手术及比较担心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下面有对于脑动脉血管瘤介入手术的具体说明。

脑动脉瘤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们都知道,脑实质表面和深部有很多动脉,这些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发出的各级分支,在大脑里蜿蜒分布,就像大树的根系在土壤里盘根错节。

树根会出现瘤样突起,脑动脉血管壁薄弱处同样也会出现鼓包,这就是脑动脉瘤。有的动脉瘤是脑血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先天形成的,或者脑动脉壁(特别是在脑动脉分叉的地方)存在先天性发育缺陷,加上成年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后天因素的参与,局部形成动脉瘤;有的动脉瘤则纯粹是后天发生的,如动脉炎、动脉硬化、外伤等造成动脉内膜损伤,再加上血流的不断冲击,血管壁异常膨出甚至破裂形成动脉瘤,一旦破裂,动脉内的血液冲溢到蛛网膜下腔,就是非常严重的脑血管事件了,术语称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上患者往往主诉爆炸样或刀劈样的严重头痛,伴喷射性呕吐,严重者出现抽搐、偏瘫、失语、昏迷甚至猝死。据统计10-15%的患者根本来不及送达医院即死亡。正因为破裂性脑动脉瘤的凶险病程,将脑动脉瘤形容为埋藏在脑内的“不定时炸弹”并不为过。

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认识一下介入手术的必备神器——弹簧圈。这是一种铂金材质的金属丝,质地柔软,有不同的直径、长度和形状等多个规格,适用于不同形状、大小的脑动脉瘤。弹簧圈与一根一米多长的金属推杆相连。

介入手术的过程,归根结底还是导管操作的过程,常规途径如下:经一侧股动脉穿刺,置入一根粗导管——导引导管,将导引导管经腹主动脉、胸主动脉送入长动脉瘤的脑动脉(载瘤动脉)内。然后将一根微导管(头端比缝纫线粗不了多少的细导管)经这根粗导管送入载瘤动脉,并在微导丝的引导下将微导管头端小心送入动脉瘤腔内,前面所讲的弹簧圈的输送、填塞就是通过这根微导管完成的。

可能有人会问,介入栓塞后的瘤体不是照样还在吗?其实,脑动脉瘤并不是通常所讲的肿瘤,而只是血管壁上的“鼓包”,我们栓塞手术的目的不是清除这个“鼓包”,而是填塞它,使血流不再进入“鼓包”。即使是开颅手术,也并不是切除这个“鼓包”,而是用特制的夹子夹闭它。术后动脉瘤虽然还在,但只要跟血液循环隔绝,就不会破裂出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