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用药治疗没效果?竟是这环节出错了

发布时间:2016-09-02 2232人阅读

很多的高血压患者,在给自己服药的时候,经常的会出现一些错误,导致自己的身体出现更严重的情况,那么到底是哪些用药误区呢?

高血压用药最易犯错误

1、经常漏服药物

每天服用的药物没有按时服用或应该一天服用数次的药物没有按照规定的次数服用等。这种情况常见于记忆力不好的老年人,或者是比较粗心的中青年。

2、随意增加药物剂量

一般包括有意增减剂量或无意中弄错剂量两种情况。但不管出于哪一种情况,这种做法都非常危险,尤其是有意增减剂量,会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甚至危害生命安全。


3、擅自停药

患者出院后没按医嘱疗程用药,而是在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即停止继续药物治疗,从而导致疾病未彻底康复,甚至复发加重。要知道,无症状高血压更加可怕,往往容易让人掉以轻心。

4、不按时间和方法服药

常见于高血压患者,如阿司匹林应该在早餐后服用;他汀类调脂药应该在睡前服用。而且不能用茶水、牛奶或饮料送服药片等。


5、用药不对症

高血压患者服什么药,怎么服,都要听从专业医生的知道。但有不少的患者,往往喜欢自行到药店选购药物,仅仅凭感觉用药,达不到治疗的目的不说,还很可能耽误病情。


六种治疗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

1、利尿剂

利尿剂是有液体潴留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治疗策略的重要组分。单用呋塞米或单用卡托普利治疗对比试验发现,液体潴留常出现在用卡托普利治疗的心衰患者,而非用利尿剂者。多中心试验所纳入的患者均是症状和液体潴留得到了完全控制,用单一利尿剂治疗不能长时间保持临床稳定的心衰患者,且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应用,出现临床失代偿的机会减少。因此,利尿剂是心衰治疗不可缺少的药物。

2、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是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的一种药物类型。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其受体分为3种类型,可激动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和脂肪分解。这些效应均可被β受体阻滞剂所阻断和拮抗。


3、钙拮抗剂

钙拮抗剂也叫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子水平降低而引起心血管等组织器官功能改变的药物。临床常用的有硝苯吡啶、异搏定、硫氮唑酮等。

对心脏的作用,主要是抑制心肌去极化过程中第二时相钙离子内流,降低细胞内钙,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氧耗量,同时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的钙内流,使窦房结自律性下降,房室传导减慢,心室率降低,如异搏定,氮唑酮。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是一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的化合物。ACEI用药后外周血管扩张,总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在降压同时不减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不干扰交感神经反射功能,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对高肾素及正常肾素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显著,对低肾素高血压也有降压效果,长期应用可使左心室肥厚退缩,一般用药15min见效,1~2h达高峰。


5、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

ARB是目前最常用的高血压一线治疗药物之一。ARB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阻断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促进醛固酮分泌、水钠潴留、交感神经兴奋等作用,产生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相似的药理学作用。

另一方面,由于AngⅡ合成反馈性增加,血液与组织中AngⅡ水平升高,作用于AT2,产生扩血管、抗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凋亡等作用。

6、α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地与α受体结合,直接扩张血管及阻断α1受体,血压下降反射性引起心脏兴奋,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也可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膜α2受体,促使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