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流涎的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17-01-09 1902人阅读

生活中总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疾病的发生也是其中之一,口流涎病不仅让患者感受到了身体上的痛楚,也让他们在精神上倍受折磨,而想要摆脱困扰,就需要掌握正确的口流涎的治疗方法。

  新案:天生哑女兼肢残,人到老年又中风 09年5月27日,刚吃过早饭,接到一男子打来电话,说是经某人介绍,前来为母亲求治中风,已在诊所门前等候。及至诊所,见一乡下中年男子,中等个,约在四十岁左右,我边开门边问:你母亲瘫痪多久了?住院检查没有?答:有半个月了,住了八天院,没效才回家来,检查是脑溢血,高血压等病,花费三千多元,报销了一部分,检查单还在我妹子家里,如果需要我就叫她拿来,现在想请李老师去我家看病。 ……随其出诊回来,才知这男子叫沈泽友,39岁,常年在外作些小工,家住县城外,化肥厂侧边,是严陵镇,三河村,6组农民,老母亲65岁,叫张书容,在家负责家务,很能干,但天生哑巴,而且左上肢肘部关节畸形,曲不能伸,左手颈关节又残折向内,掌中四指萎曲,独中指僵硬直伸,旧残加新病,左残又左瘫,真是状不忍睹,难怪增广说,无病就是福,身安莫怨贫。 发病: 患者于本月12日中午,正在家中煮饭,媳妇刘其明在屋外敞坝边洗衣,偶进灶房提水,惊见母亲倒在地上,口中流涎,口眼歪斜,眼睛半闭半睁,仅见右手比划,不闻往日哇哇之声,随后送往医院…… 临床症状: 患者左半身不遂,右手能动能比划,舌体歪左,口中流涎,舌面及左侧存有食物残渣,目不喜睁,精神意识呈半昏迷,口眼歪斜,住院时,曾经七,八天未解大便,经医院灌肠等亦不下,回家后以番泻叶泡水服之,得大便一次,今又三日无大便,苔白腻,脉弦数。 辨证分析: 除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歪等症为中风瘫痪之共性外,可辨之症为:舌苔白腻,脉弦数,便结,口流涎。 辨弦数脉------弦,乃实证实邪之脉,多主肝邪,痰饮,食滞,疟疾,疼痛等实邪,而痰饮与食滞多与脾胃相关,故弦亦兼主脾胃之实证而不独主肝胆病。数,迟为脏寒而数为腑热,故数而有力者主里热之阳邪,所以,弦数脉在此并主肝之阳邪与阳明里实之阳热邪气,及痰气有余之邪,临床又称肝胆热邪所挟之痰为风痰。结合患者便结之症,以阳明腑实热结与肝之风阳合证,故凭脉当判此症为热风入腑,兼挟风痰。风痰之据,可再证于苔。 辨舌苔,识不语一一凡腻苔皆主实邪在里,邪气有余,白腻多见于痰湿,痰湿又当责脾虚,为邪气实而正气虚,故于中风不语之治,但以流涎为脾缓,故患者有口中流涎,脾之液为涎,然流涎之症又分虚实,所以临床有去痰湿而愈者,有益气健脾收摄而愈者,不能一概而论,总得有舌脉之证据,故以弦数脉,苔腻舌皆辨为实邪,所以此证病因病机总括为:热风入腑,兼挟风痰。 辨不语一一观《医学心悟》以神仙解语丹治风痰阻于会厌而不语者,(以此证发病时,仅见右手比划,不闻往日哇哇之声之情景为据,判为舌蹇不语之症)其证亦当以苔腻为证据,中医所用方药才能搁于实处,不致捕风捉影。 不语之证,清代名医程钟龄论分心,脾,肾三经之异,因痰迷心窍者,当清心火,用牛黄丸,合神仙解语丹。因风痰聚于脾经者,当用导痰汤合神仙解语丹。若因肾经虚火上炎,而不语者,当壮水之主,用六味加远志石菖蒲。若因肾阳虚寒厥逆而不语者,当益火之源,用河间地黄饮子,故地黄饮子治舌强不语,足废不行者,以桂附益火之源,入地黄之阴以释阳,与肾气丸同意而能平补肾气阴阳,所不同者此方意在治入脏之寒风而矣。思之资寿解语汤,以羚羊角,竹沥水反佐桂附为寒热并用以治寒热错杂之不语证,及甘桔汤加疏散药之治外邪侵肺而音哑等法,皆与此证相去甚远勿论,因患者为天生哑女,故判此证之不语,更宜详审证情。 所以,此证之不语,当以流涎脾缓为据而兼用神仙解语丹治会厌之风痰。而患者在院腑实热结之时,又宜择用三承气之法泻下热结,制约阳明之火而承顺炎上之气……现症便又三日未解,亦应稍用缓下,故以金匮大黄甘草汤,另泡徐服,以降泄府中再聚之热邪,使阳明之气顺而降下,不复上冲。 综合病因病机趋势,大法宜下降气机,使气不过升,则血不外溢而自止,采用平熄内风之法,方选镇肝熄风汤去玄参之滋腻碍痰,加女贞,山茱萸以固老人肝肾之本,下降肝阳上越之气,并佐以神仙解语丹治会厌之风痰兼治不语,亦符病在上因而越之之法。 诊断:中风------腑热挟痰致肝阳上越型. 治法:平肝潜阳,通腑去痰, 选方:镇肝熄风汤合神仙解语丹及黄草汤加减 用药: 第一方开水泡服: 大黄10甘草20 第二方水煎服: 怀夕30 天冬20 茵陈 15金铃子10白芍30 麦芽15 甘草12 羌活15石菖蒲 10天麻30胆南星15女贞20萸肉30生白附子8 赭石50 龙牡各30 龟板30 后五味另包,先煎半小时。 09年5月30日,沈泽友之妹,沈泽芬来了,她说:中药才服一剂就见效了,现我母亲不但口眼不歪,精神好转,还能哇哇发音了,现在大便已通,能吃,舌上还白色…… 讨论: 综合舌脉证之主病,为热风入腑兼痰湿之邪,故此证应为手阳明大肠结聚之热邪,与肝阳之邪合为热风,故称腑热挟痰,热风协痰趋上,升发过极,至会厌则痰阻而不语。上冲清窍入脑,诸阳助升,血随气到,气推血行,有升无降,故致脑中血管内之血压过高,胀裂血管而成脑溢血。故脑出血为疾病过程后之结果,如脑出40毫升之例仅凭直观,你能知其出血病因病理吗?所以还得用医学,而阳邪上亢之病机,实为病机趋势与脑出血之发病过程。故他人找我治疗不需看检查结果, 我内人中风也不需去检查,以有效治愈为医师标准。 中风(applexy)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常留有后遗症;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高,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属本病范畴。 中医治疗中风疗效佳,在临床上得到绝多数医生包括西医在内的肯定,是目前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中风的中药治疗方法主要有: 1、肝风挟痰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头晕或头痛,急躁易怒,或见多痰,肢体麻木,舌红苔白腻,脉弦或滑。 方药:白术、茯苓、天麻、橘红各15g,半夏、甘草各10g,生姜3片,大枣3枚。 2、风中经络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肌肤不仁,发热恶寒,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滑或弦。 方药:肉桂6g,炮附子5g,麻黄5g,防风、防己、当归各12g,人参、川芎、白芍、杏仁、黄芪、甘草各10g,生姜5片。 3、邪热壅盛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面色潮红,口渴喜冷饮,小便赤黄,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方药:川芎、白芍、白术、菊花、桔梗、荆芥穗、连翘、黄芩、寒水石各10g,当归、石膏各15g,砂仁、薄荷、滑石、大黄各5g。 4、气虚痰阻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面色萎黄,语言骞色,痰稀而白,或见头晕目眩,舌质淡有齿痕,舌苔白滑或腻,脉滑或弦。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人参、甘草各10g,茯苓、白术、陈皮各15g,半夏、竹茹、胆南星各15g。 5、气滞经络型 症状:肢体瘫痪或口眼弯斜,胸胁胀满,叹息为快,脘腹满闷,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弦。 方药:八味顺气散:人参、白术、白芷、乌药、青皮各10g,茯苓、陈皮各15g,甘草8g。 6、气虚血瘀型 症状:肢体缓纵不举,或见挛卷,或见疼痛,舌质淡或紫暗,舌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涩。 方药:补阳还五汤:生黄芪30g,当归、桃仁、赤芍、川芎、炙地龙、红花各15g。 7、气血两虚型 症状:肢体缓纵无力,或见苍白肿胀,面色无华,少气懒言,声低气怯,或畏风自汗,舌质淡白,舌边有齿痕,脉细弱。 方药:八珍汤:人参、白术、川芎、白芍、甘草各10g,熟地、茯苓、当归各15g。 8、腑气不通型 症状:半身不遂,口眼弯斜,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赤黄,或见头晕烦躁,舌红,舌苔黄或腻,脉滑或弦。 方药:厚朴、大黄、枳实、甘草各10g

以上就是常见的口流涎的治疗方法,生病后情绪不好很正常,但患者不可听之任之,要及早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