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丸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15-01-04 1903人阅读

中药方剂是传统医学的一个分支,是中医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作用,茯苓丸就是中药方剂的一种,一起来了解了解。

【处方】 茯苓 白术 椒目各30克 木防己 葶苈 泽泻各38克 甘遂80克 赤小豆 前胡 芫花 桂心各15克 芒消50克(别研)

【制法】 上十二味,研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 每次5丸,用蜜汤送下,每日一次。稍加,以知为度。

【摘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引甄权方

【处方】 辰砂 石菖蒲(去须,洗)人参(去芦)远志(去心,洗,锉,炒令黄色)茯神(去木)真铁粉 半夏曲 南星(牛胆制)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生姜120克捣取汁,和水煮糊丸,如梧桐子大,别用朱砂为衣,阴干。

【功能主治】 安神定心。治惊恐心悸。

【用法用量】 每服10粒,加至30粒,夜卧生姜汤下。

【摘录】 《普济本事方》卷二

【处方】 赤茯苓 人参 桂心 干姜 半夏(泡洗七次,炒黄)橘红各30克 白术 葛根 甘草 枳壳各60克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妊娠恶阻,心中烦闷,头目晕重,恶闻食气,呕吐痰涎,胸腹痞闷,四肢重弱。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米饮下,一日三次。

【摘录】 《妇人大全良方》卷一二

【处方】 茯苓 黄连 花粉 熟地 覆盆子 萆薢 人参 元参 石斛 蛇床子 鸡肫皮

【制法】 上药研细,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 治消中后,腿渐细,将成肾消者。

【用法用量】 每次6~9克,磁石汤下。

【摘录】 《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处方】 白茯苓(去皮)3两,菟丝子5两(酒浸1宿,别捣,焙干),龙齿2两,益智(去壳)2两,破故纸(炒)2两,远志(去心)2两,人参(去芦头)2两,石菖蒲2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滋养血气,蠲除风冷。主真元气弱,荣卫俱虚,精滑不固,神气消耗。

【用法用量】 每服100丸,空心、食前煎灯心汤送下。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八

【处方】 辰砂(水飞)、石菖蒲(去须,洗)、人参(去芦)、远志(去心,洗,锉,炒令黄色)、茯神(去木)、白茯苓(去木)、真铁粉、半夏曲、南星(羊胆制)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生姜4两,取汁,和水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别用朱砂为衣,干之。

【功能主治】 安神镇心,消风痰,止头眩。主惊悸。风历年岁,或歌或笑或哭,言语无所不及。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加至30丸,夜卧生姜汤送下。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辰砂气味苦温,入手少阴;石菖蒲气味辛温,入手少阴、足厥阴;人参气味甘温,入脾胃;远志气味辛微温,入心肾;茯神气味甘平,入心,茯苓气味同而淡渗,入脾胃;真铁粉气味咸平,入肝;半夏曲气味辛微温,入胃;陈胆星气味苦寒,入手少阴、足厥阴;生姜为引。即同治上心疾不用辛温峻利之品者,欲其专行手少阴、足厥阴二经,使得安神定心,不使药性之胜脾胃也。

【摘录】 《本事》卷二

【处方】 远志3两,甘草3两,茯苓3两,麦门冬3两,人参3两,当归3两,白术3两,泽泻3两,独活3两,菖蒲3两,薯蓣1两,阿胶1两,干姜4两,干地黄5两,桂3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 安定心神。主虚损。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不知稍增至50丸,末食温酒送下。

【摘录】 《鸡峰》卷十一

【处方】 茯苓1两,吴茱萸3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饮湿。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鸡峰》卷九

【处方】 白茯苓5分,黄连1两,阿胶(炒)3分。

【制法】 上为末,以烧粟饭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分利水道。主小儿久新泻利,不问冷热。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粟米饮送下。

【摘录】 《幼幼新书》卷二十八引《孔氏家传》

【处方】 茯苓1两,黄芩1两,五味子半两,半夏(汤洗7遍;切,姜汁浸,焙)3分,橘皮(洗)1两,桔梗半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咳,大便坚,从腹上至头发热,脉疾。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米饮送下。

【摘录】 《全生指迷方》卷四

【处方】 茯苓1两,黄连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大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腹痛夭纠,不能哺乳。

【用法用量】 饮送下。量加。

【摘录】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婴孺方》

【别名】 茯苓煎

【处方】 茯苓4分,白术4分,椒目4分,木防己5分,葶苈5分,泽泻5分,甘遂11分,赤小豆2分,前胡2分,芫花2分,桂心2分,芒消7分(别研)。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水肿。支饮上气,黄疸及脚气、消渴后成石水,腹胁坚胀,足胫浮肿,上气不得卧,口干,颈脉动,腹胀间冷,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茯苓煎(《鸡峰》卷十九)。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丸中芫花、甘遂、葶苈、芒消、椒目、防己兼走二便;佐以茯苓、白术、桂心、泽泻、前胡、赤小豆利水下气之味,深得峻药缓攻之妙。

【摘录】 《千金》卷二十一引《古今录验》

【处方】 赤茯苓4两,黄芩2两。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四肢发热,逢风如炙如焚,此由阴阳气不调,阴气虚,阳气盛,以水少木能灭盛火,阳独活于外。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饮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一九引《指南方》

【处方】 白茯苓1两,牡荆子半两,天雄1两(炮裂,去皮脐),黄耆1两(锉),肉苁蓉1两(酒浸1宿,刮去皱皮,炙干),薯蓣1两,巴戟1两,石长生3分,桂心1两,菟丝子1两(酒浸3日,晒干,别捣为末),杜仲1两(去粗皮,炙微黄,锉),牡蛎1两(烧为粉),山茱萸1两,熟干地黄1两,泽泻3分,石斛1两半(去根,锉),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天门冬1两半(去心,焙),人参1两(去芦头),防风半两(去芦头),羌活3分,当归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丰盛体骨,光泽肌肤。主虚劳痿痹,手足厥冷,精气虚乏,骨节疼痛,头眩吐逆,腰脊强直。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以温酒送下。

【摘录】 《圣惠》卷三十

【处方】 茯神1两半,牛黄5铢,菖蒲2分,远志(去心)2分,茯苓2分,人参3两。

【制法】 先将5味为细末,然后入牛黄同研,再罗,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心惊恐,志意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恐惧,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愈暮发,甚则狂眩。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酒送下,食后良久及夜卧时服。

【注意】 忌醋物、羊肉、饧。

【摘录】 方出《古今录验》引陈明方(见《外台》卷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十四

【处方】 茯苓1两,山药1两,肉桂1两,山茱萸1两,巴戟1两,白术1两,牛膝1两,菟丝子1两,干姜3钱,细辛3钱,防风3钱,柏子仁3钱,泽泻3钱,牡丹皮3钱,附子(童便煮3次,1两1个)。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男子五劳七伤,两目迎风泪出,头风项强,回转不得,心腹胀满,上连胸胁,下引腰背,表里彻痛,喘息不得,饮食咳逆,面黄痿瘦,小便淋沥,阴痿不起,临炉不举,足肿腹痛,五心烦热,身背浮肿,盗汗不绝,四肢拘挛,或缓或急,梦寐惊悸,呼吸气短,口干舌燥,状如消渴,急于喜怒,呜咽悲愁。

【用法用量】 每服7丸,空心盐汤送下,日2次。

【摘录】 《遵生八笺》卷六

【处方】 茯苓2分,菖蒲1分,远志3分,肉苁蓉3分,蛇床子3分,车前子3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精有子,强志安心。主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腹酒送下。

【注意】 忌醋。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四五引《千金月令》

【处方】 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石斛1两半,人参1两,蒺藜子(炒去角)1两,羚羊角(镑屑)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五加皮1两,酸枣仁1两半,五味子1两半,菟丝子(酒浸1宿别捣,焙)3两,云母粉2两,黄耆(细锉)1两,防风(去叉)1两,细辛(去苗叶)1两,独活(去芦头)1两,杜仲(去粗皮,炙,锉)1两,鹿角胶(炙燥)2两,槟榔(煨,锉)2两,天雄(炮裂,去皮脐)1枚,续断(锉,焙)2两,泽泻1两半,当归(锉,焙)1两半,熟干地黄(焙)3两,甘草(炙)1两,肉苁蓉(酒浸,去破皮)1两半。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诸癞脓溃,体虚气热,荣卫不清,风鼓于脉。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腹煎枣汤送下,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八

【处方】 茯苓1两,茵陈1两,干姜1两,白术(熬)30铢,枳实30铢,半夏18铢,杏仁18铢,甘遂6铢,蜀椒12铢,当归12铢。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酒疸,心下纵横坚而小便赤。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空腹服,日3次。稍稍加,以小便利为度。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前凝水石散治内疸,此茯苓丸治酒疸,乃酒积渍于心下,按之纵横格指,故用蜀椒、干姜温散坚痞;枳、木、苓、半健运痰湿;杏仁、当归下气和血;甘遂、茵陈破结利水,为酒疸开辟去路也。

【摘录】 《千金》卷十

【处方】 赤茯苓(去黑皮)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白术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桂(去粗皮)半两,紫菀(去苗土)3分,栝楼根3分,泽泻半两,山茱萸1分,生干地黄(焙)1分,芍药3分,牛膝(去苗,酒浸,切,焙)3分,山芋1分,黄耆(锉)3两,甘草(炙)3分,半夏(汤洗去滑,炒)1分,独活(去芦头)1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胞痹,少腹内痛。臂痛。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温酒送下。日未愈,稍加丸数。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三

【处方】 茯苓8分,甘草7分(炙),杏仁50枚,人参7分,厚朴5分(炙),干姜7分,黄耆6分,桂心4分,当归8分,芎藭5分,干地黄8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下焦虚寒损,腹中瘀血,令人喜忘,不欲闻人声,胸中气塞而短气。

【用法用量】 初服20丸,加至30丸,清白饮送下,日2次。

【注意】 忌海藻、菘菜、生葱、酢物、芜荑。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下焦真阳亏损,则胸中大气不布,而致血涩不调,瘀滞腹内,故需辛温攻补兼施,方克有济。盖参、耆、甘草不得厚朴、杏仁之宣散则滞而不行;芎、归、地黄不得姜、桂之破结,则瘀而不化;茯苓一味,不独治畜血喜忘,并守五脏正气也。

【摘录】 《外台》卷六引《删繁方》

【别名】 茯苓煎

【处方】 茯苓1两,人参2两,桂肉2两,干姜2两,半夏2两,橘皮1两,白术2两,枳实2两,葛根屑1两,甘草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痰水,令能食,强力养胎。主妊身阻病,患心中烦闷,头重眩目,憎闻饭气,便呕逆吐闷颠倒,四肢委热,不能胜持。

【用法用量】 茯苓煎(《鸡峰》卷十五)。

【注意】 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糖、桃、李、雀肉、酥。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此方合理中、六君、枳术、桂苓等汤,统以健脾运痰为务,妙用尤在葛根一味,鼓舞胃中清阳之气,生津止呕,不致潴积汪洋,七味白术散之发源本此,又须先服半夏茯苓汤者,攸赖细辛以搜邪散结,地黄、芎、芍以保护胎息也。

【摘录】 《医心方》卷二十二引《小品方》

【处方】 茯苓2两,人参2两,桂心(熬)2两,甘草2两,枳实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妊娠阻病,患心中烦闷,头眩重,憎闻饮食气,便呕逆吐闷颠倒,四肢垂弱,不自胜持。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渐加至30丸,日3次。先服半夏茯苓汤2剂,后可将服此方。

【摘录】 《千金》卷二引《肘后方》

【处方】 青黛、茯苓、芦荟、琥珀、川大黄(净)、赤茯苓2分(炒),钩藤皮、远志肉(姜制,炮干)、虾蟆灰3铁,九节菖蒲少许,麝香少许。

【制法】 上为细末,粟米糊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疳,四肢瘦弱,腹胀壮热,头发干燥,时时烦渴,脊骨如锯。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薄荷汤送下。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八二

【处方】 赤茯苓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半两,汉防己半两,紫苏子(微炒)半两,甜葶苈(隔纸炒令紫色)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小儿水气面目肿,小便涩,腹胀满。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煎桑根白皮汤送下,日3次。5岁以下,减丸服之。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八六

【处方】 茯神3钱,芦荟3钱,琥珀3钱,川黄连(净)3钱,赤茯苓3钱,钩藤皮3钱,远志肉3钱,虾蟆灰3钱,石菖蒲1钱,麝香少许。

【制法】 上为末,粟米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心疳惊疳。

【用法用量】 薄荷汤送下。

【摘录】 《保婴撮要》卷八

【处方】 贝母6分(一作知母),栝楼根4分,茯苓4分,铅丹1分,鸡膍胵中黄皮14枚。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渴,小便数。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日3次。愈后常服甚佳,去铅丹,以蜜为丸,长服勿绝,以麦饮服。

【摘录】 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普济方》卷一八○

【处方】 白茯苓(去黑皮)6两,地骨皮6两,铁精(亦名轻铁)6两,天灵盖(浸童便2升,煮)3两。

【制法】 上为末,饭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热劳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煎汤送下,日2次。

【摘录】 《普济方》卷二二九

【处方】 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泽泻1两,人参1两,桂(去粗皮)1两半,菖蒲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半两,当归(切,焙)1两,熟干地黄(焙)1两,远志(去心)1两1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产后血气虚,精神不安,言语错谬。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煎人参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

【处方】 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防风(去芦头)1两半,山芋1两半,黄耆(锉)1两半,复盆子1两半,牛膝(酒浸,切,焙)1两,人参1两,独活(去芦头)1两,山茱萸1两,芎藭1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1两,芜荑(熬)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藁本(去苗土)1两,桂(去粗皮)1两,泽兰1两3分,熟干地黄(焙)3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妇人血风劳气,四肢少力,月候不调,脐腹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 白茯苓(去黑皮)3两,半夏(汤洗去滑)2两,生姜(切,焙)2两,昆布(洗去咸,焙)5两,海藻(洗去咸,焙)5两,桂(去粗皮)1两,陈橘皮(去白,焙)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杏仁大。

【功能主治】 气结喉中,蓄聚不散成瘿。

【用法用量】 常含化1粒,细细咽津,令药气不绝。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处方】 赤茯苓(去黑皮)5两,芍药5两,当归(切,焙)5两,枳壳(去瓤,麸炒)5两,白术5两,人参5两,大麻仁3两,大黄(锉)3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空心煎茅根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五

【处方】 白茯苓(去黑皮)2两(食不消,多饮者加1倍),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有风者3分加1倍),山茱萸2两(腹痛者3分加1倍),杜仲(去粗皮,酥炙,锉)2两(腹中游气者3分加1倍),泽泻2两(有水气者3分加1倍),山芋3两(头风者加1倍),桂(去粗皮)6两(颜色不足者3分加1倍),细辛(去苗叶)3两(目视[目巟][目巟]者3分加1倍),石斛2两(阴湿痒者3分加1倍),肉苁蓉(酒浸,去皴皮,炙)3两(身痿加1倍),黄耆(锉)4两(体疼者加1倍),熟干地黄2两(焙,色萎黄者3分加1倍)。

【制法】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劳不足,小便淋沥,少腹(疒丂)痛,脐腹胀满。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腹、温酒或米饮送下,日晚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处方】 白茯苓(去黑皮)半两,远志(去心)半两,防风(去叉)半两,人参半两,柏子仁(微炒,研)半两,牡蛎(烧令赤)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龙骨3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并同枣肉同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肝劳热,恐畏不安,精神闷怒,不能独卧,志气错越。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温酒送下。夜卧再服。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处方】 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赤芍药1两,柴胡(去苗)1两,百合1两,诃黎勒皮1两,羚羊角(镑)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防风(去叉)1两,菊花1两,郁李仁(去皮,炒)1两半,大麻仁(研)4两,生干地黄(焙)3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风热攻头面虚浮,心下满闷,烦躁热渴,腰胯酸疼,咳逆咽干,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煎麦门冬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十二

【处方】 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半,熟干地黄(焙)1两半,羚羊角(屑)1两,当归(切,炒)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桑上寄生(锉,炒)1两,延胡索(粳米炒,米熟用)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产后蓐劳,寒热羸瘦,骨节酸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温酒或米饮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六四

【处方】 赤茯苓1两,细辛5钱,泽泻5钱,肉桂5钱,紫菀茸1两,附子(炮)3钱,生地黄1两,牛膝(酒浸)1两,山茱萸肉5钱,干山药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胞痹,小腹、膀胱按之内痛。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食前米饮、临卧温酒送下。

【各家论述】 此方虽以茯苓通利为名,全赖牛膝、地黄、山茱、山药调补津液为主,更需桂、附之辛,以行牛膝、地黄之滞,深得若沃以汤,涩于小便之旨。其用紫菀者,上滋化源,下利膀胱也。妙用更在细辛一味,开发上窍,专主上为清涕而设。

【摘录】 《张氏医通》卷十四

【处方】 赤茯苓1两,人参1两,桂心1两,干姜(炮)1两,半夏(泡,洗,炒黄)1两,橘红1两,白术(炒)2两,甘草(炒)2两,枳壳(麸炒)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妊娠烦闷,头晕,闻食吐逆,或胸腹痞闷。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米饮送下,日3次。

【摘录】 《景岳全书》卷六十一

【别名】 茯神丸

【处方】 茯神8钱,远志(去骨)8钱,茯苓8钱,朱砂3钱。

【制法】 猪心1个,用早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经来狂言,触怒,逆血攻心,不知人事。

【用法用量】 茯神丸(《女科秘要》卷三)。

【摘录】 《宁坤秘籍》卷上

【处方】 白茯苓(去黑皮)3分,陈曲(炒)1两,赤石脂3分,黄连(去须)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黄柏(去粗皮)3分,干姜(炮)3分,当归(切,焙)3分,龙骨3分,甘草(炙)半两,人参半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久痢不止,脾胃虚弱,食饮不消化,腹鸣(疒丂)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米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七

【处方】 赤茯苓(去粗皮)1两,当归1两,黄连(去须,炒)1两,黄柏(去粗皮)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赤痢及赤白痢。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米饮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五

【处方】 白茯苓(去黑皮)1两,肉豆蔻仁(炮)1两,人参1两,白术1两,干姜(炮)1两半,桂(去粗皮)半两,诃黎勒(炮,去核)半两,甘草(炙)2钱。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上气腹胀,脾胃不和,心胸满闷。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生姜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处方】 赤茯苓(去黑皮)3分,木瓜1枚半(切),桂(去粗皮)半两,木香半两,诃黎勒皮半两,吴茱萸(汤洗,焙干,炒黄)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白术半两,干姜(炮)半两,高良姜半两,人参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

【制法】 上药除木瓜外,为末,先将木瓜饭上蒸熟,研如膏,次入诸药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脚气,心腹胀急,不思饮食,干湿霍乱,泄泻转筋。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煎人参、茯苓汤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处方】 牛膝、当归、白术、黄耆、肉桂、独活各等分。

【功能主治】 产后发喘,四肢浮肿;妇人产后遍体疼痛,腰背不得转侧,手脚不得动摇,身热头痛。

【用法用量】 加生姜5片,薤白7寸,水煎服。

【摘录】 《观聚方要补》卷九引《经验良方》

【处方】 五倍子(去瓤)4两,莲肉1两,龙骨(煅)1两半,左顾牡蛎(煅)2两,茯苓2两。

【制法】 上为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三消渴疾。

【用法用量】 每服50丸,空心盐汤送下。仍兼服灵砂黑锡。

【摘录】 《医方大成》

【处方】 赤茯苓(去皮)、川黄连(去须)、枳壳(炒)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婴儿初生,恶秽入腹,腹满气短,不能饮乳。

【用法用量】 每服1丸,乳汁调灌下。

【摘录】 《直指小儿》卷一

【处方】 白茯苓。

【制法】 上为末,在了解了茯苓丸这味方剂之后,我们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试一试。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