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钠注射液的用途用量

发布时间:2015-06-18 2052人阅读

  氯化钠在生活中通常被人成为生理盐水,人们受伤后经常会用到氯化钠,进行消毒,以防伤口感染。人们总以为生活中很少用到氯化钠,其实,氯化钠比我们想象中的作用还要大,很多人都需要氯化钠,当然也不是说氯化钠是全能的,氯化钠注射液如果注射过多的话,可能会引起脑充血。下面就给大家说说氯化钠注射液的用途用量。

  1、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时患者脑细胞和脑脊液渗透浓度升高,若治疗使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过快下降,可致脑水肿,一般认为在治疗开始的48小时内,血浆钠浓度每小时下降不超过0.5mmol/L。若患者存在休克,应先给予氯化钠注射液,并酌情补充胶体,待休克纠正,血[Na]155mmol/L,血浆渗透压350mOsm/L,可给予0.6%低渗氯化钠注射液。待血浆渗透压330mOsm/L,改用0.9%氯化钠注射液,补液量可参考下列公式计算:所需补液量(L)=([(血[Na]mmol/L-142)]/血[Na]mmol/L)0.6体重Kg一般第一日补给半量,余量在以后2-3日内补给,并根据心肺肾功能酌情调节。

  2、等渗性脱水:原则给予等渗溶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但上述溶液氯化钠浓度明显高于血浆,单独大量使用可致高氯血症,故可将0.9%氯化钠注射液和1.25%碳酸氢钠或1.86%(1/6M)乳酸钠以7:3的比例配制后补给。后者氯浓度为107mmol/L,并可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补给量可按体重或红细胞压积计算,作为参考:按RBC压积计算:补液量L=(实际红细胞压积-正常红细胞压积体重Kg0.2)/正常红细胞压积。正常红细胞压积男性为48%,女性为42%。

  3、低渗性脱水:严重低渗性脱水时,脑细胞内溶质减少以维持细胞容积。若治疗使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迅速回升,可致脑细胞损伤。一般认为,当血钠低于120mmol/L时,治疗使血钠上升速度在每小时0.5mmol/L,不超过每小时1.5mmol/L。当血钠低于120mmol/L时或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可给予3-5%氯化钠注射液缓解滴注。一般要求在6小时内将血钠浓度提高至120mmol/L以上。补钠量(mmol/L)=(142-实际血钠浓度mmol/L)体重Kg0.2。待血钠回升至120-125mmol/L以上,可改用等渗溶液或等渗溶液中酌情加入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或10%氯化钠注射液。

  4、低氯性碱中毒: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00-1000ml,以后根据碱中毒情况决定用量。

  5、外用:用氯化钠注射液洗涤伤口、冲洗眼部。

  6、洗涤红细胞:用氯化钠注射液,按红细胞洗涤方法进行反复离心洗涤红细胞3-4次,清除血液的白细胞80%、血浆蛋白98%,最后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红细胞,使之成为70%左右的洗涤红细胞。

  以上就是关于氯化钠的用途用量。在人们的印象中,氯化钠很多时候都用来清洗伤口了,其实氯化钠的用途真的很多,一般很多家庭在家里都会准备很多氯化钠做备用,以备不防之需。如果家中有人受伤一定要用氯化钠清洗消毒。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