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鹿角霜

发布时间:2014-04-29 1878人阅读

提到中药鹿角霜,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梅花鹿的角了。没错鹿角霜就是梅花鹿或者马撸这类动物的角,经过了一定时间的熬制后剩余的骨渣制作而成的。其主要功效包括了收敛止血,遗尿尿频等症状,而使用的时候一般是研磨成粉末直接服用。那么到底中药鹿角霜的营养价值是怎么样的呢?

中药鹿角霜的营养价值是相当高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群都能够服用的,例如:阴虚火旺的患者是禁止服用的。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中药鹿角霜这种药材,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中药鹿角霜

原生动物

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著,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药材简介

药材: 为圆柱形或劈破成半圆柱形的块,大小粗细不一。一般马鹿角的霜块较粗大,花鹿角的霜块较细小。外层灰白色,质较致密;内层色较深,质疏松多细孔。气无,味微苦涩,有粘舌感。以块整齐、色灰白、不糟朽者为佳。

药材性状:【药材基源】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熬制鹿角胶后剩余的骨渣。【药源分布】动植物资源分布: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北京等地。【来源】本品为鹿角去胶质的角块(熬制鹿角胶剩下的骨渣)。春、秋二季生产,将骨化角熬去胶质,取出角块,干燥。【制法】用时捣碎。【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显粉性,常具纵棱,偶见灰色或灰棕色斑点。体轻,质酥,断面外层较致密,白色或灰白色,内层有蜂窝状小孔,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吸湿性。气微,味淡,嚼之有粘牙感。【性味归经】咸,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温肾助阳,收敛止血。用于脾肾阳痿,食少吐泻,白带,遗尿尿频,崩漏下血,痈疽痰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外用:知量,研末撒。

营养知识

鹿角霜知识介绍:鹿角霜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等的角熬制鹿角胶后剩余的骨渣。梅花鹿栖于混交林、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梅花鹿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野生较小,禁止捕猎。吉林、辽宁、河北、四川等地有饲养;马鹿栖于混交林及高山的森林、草原,分布于东北、西北、内蒙古等地。古代在制取鹿角霜的过程中,有不提出鹿角胶质者,也有加入其他辅料药者。鹿角霜呈长圆柱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显粉性,常具纵棱,偶见灰色或灰棕色斑点。体轻,质酥脆,断面外层较致密,白色或灰白色,内层有蜂窝状小孔,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吸湿性。气微,味淡,嚼之有粘牙感。以块整齐,色灰白、不糟朽者为佳。

鹿角霜补充信息: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捣碎,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

鹿角霜适合人群: 阴虚火旺者禁服。

鹿角霜食疗作用: 鹿角霜味咸涩、性温,归肾、肝、脾经;

质轻敛涩;具有补肾助阳,收敛止血的功效;

主治肾阳不足,腰膝冷痛,阳痿遗精,尿频遗尿;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崩漏带下,创伤出血,疮疡久不愈合。

鹿角霜做法指导: 1. 肾阳不足,精血亏损,羸弱面黧,阳痿,不孕者,可与肉苁蓉、炮附子、巴戟天、蜀椒配伍。2. 肾虚精关不固,梦遗滑泄,或睡中叶出者,可与龙骨、牡蛎配伍,以增收涩之功。

使用提示:内服:煎汤,6~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

看完了上面关于中药鹿角霜这种药材的详细介绍,相信各位朋友已经知道了中药鹿角霜的功效与作用了。鹿角霜是一种较为名贵的药材,因为梅花鹿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一般现在都是用自养的梅花鹿制作鹿角霜的。而鹿角霜对于腰膝冷痛,脾胃虚寒等症状疗效显著,还能够有止血收敛等作用。但是鹿角霜毕竟也是药物,服用前最好提前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