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细菌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

发布时间:2014-07-27 2288人阅读

越来越多研究员探索肠细菌影响情绪和行为的证据,向我们展现出这些微生物对我们的精神健康的巨大影响力。麦克马斯特大学的胃肠病学家,斯蒂芬·科林博士说:“许多患有慢性肠道疾病的人们同时也患有心理障碍,然而我们却并不清楚原因何在。”

现今,如科林博士一般的科学家正在探索问题的答案所在。

科林博士和马克思马斯特大学的胃肠病学家,普舍梅斯·贝瑞克进行了一项有关细菌——大脑——行为之间联系的重大研究。去年发表的研究报告中,他们通过移植老鼠肠道内细菌的废弃物来改变它们的行为。

科林博士讲,老鼠的脑化学反应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空间。新型的冒险老鼠体内,一种天然生成,名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化学物质增加。这种因子是与焦虑的减轻息息相关的。另一方面,新型胆怯老鼠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却在下降。

调查潜在的益生菌。

老鼠既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那么,在老鼠身上所做的科研又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预测到细菌对于我们人类的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呢?

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胃肠病学家埃默里·迈耶自称为怀疑论者的他也承认,一些动物身上的研究发现推断到人类是可以让人信服的。迈耶博士和他的团队第一个建立起人类的肠道细菌和大脑功能之间的具体明确联系。他们发表于去年的研究,其中一部分收到了达能公司研究部——即达能跨国食品公司一个部门的资助。

研究人员提供给12位健康女性富含五种不同菌株的益生菌发酵乳,这些都是对肠道有益的益生菌。在为期四周的研究中,这12位女性每天喝两次牛奶。另一组的11位女性则饮用不含益生菌的牛奶。分别向两组女士展示富含感情色彩的面部表情图片,例如,生气或是恐惧。迈耶对她们看到图片之前和之后的大脑活动进行扫描。

相比较于没有饮用含益生菌牛奶的女性,饮用含益生菌牛奶的女性在看到图片时,大脑反应降低。“那这意味着什么呢?”迈耶博士问道。“你可以说是摄入益生菌的哪一组女性接受消极情绪,如少量威胁,她们面对压力时,大脑的反应降低了。”

既然在测试之后,摄入益生菌的那一组,情绪并没有发生变化,也就不会产生压力或者是焦虑。

迈耶博士和他的团队决定继续探究益生菌对高度焦虑患者所产生的影响。在另一项研究中,他们探究废弃物移植对孤独症患儿可能产生的影响。

细菌和孤独症之间的联系。

加州理工学院神经生物学家伊莲·萧也致力于研究细菌对孤独症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萧和她的科研队伍去年发表了一篇有关孤独症老鼠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支持了肠道细菌变化影响某些孤独症行为的这一理论。

和人类一样的情况,患孤独症的老鼠肠内细菌也不正常。然而通过喂食它们含有肠道细菌——脆弱拟杆菌的苹果酱沙司,为期三周。萧发现,老鼠肠道中好几种细菌数量又恢复了正常水平。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老鼠的孤独症行为发生了改变。

在治疗之前,萧的团队对老鼠进行了三项行为测试。

测试一中,把老鼠放置在一个紧挨着其他两个盒子的盒子里面。一个盒子中是其他的老鼠,另一个盒子中是玩具。老鼠可以自由选择和其他老鼠或者是玩具一起玩耍。健康的老鼠表现出常规的社会行为,和其他老鼠一起玩耍。相反,患孤独症的老鼠,更加青睐于玩具。

测试二考量的是它们的交流。老鼠“讲话”是用我们人类无法听到的超声波。萧用一个特殊的麦克风,来录集它们交流过程中的超声波频率。

“患孤独症的老鼠交流很少,而且都很简短”萧说。换句话讲,它们比正常老鼠交流的少。

最后,她把老鼠放在一个装有刨削木屑和弹珠箱子里面。在野生环境中,老鼠一般会把东西埋藏起来。萧实验中的患孤独症的老鼠确实也是这样,它们一遍遍不厌其烦的埋起来,挖出来,再埋起来。

在食用含脆弱拟杆菌的苹果酱沙司后,患孤独症的老鼠不再一次又一次的埋弹珠,它们也像正常的老鼠那样交流。没有改变的一点是它们对玩具的喜爱要超过对其他老鼠。

改变大脑化学物质?

细菌究竟是怎样改变人或老鼠的情绪和行为,有关只一点仍不得而知。有一理论中把细菌产生的废弃物称之为代谢物。细菌是以我们所摄入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为食。它们和人类一样,所食用的并不是百分之百得到利用。一旦不再为它们的生长繁殖提供能量,细菌就会把它们当做是废弃物驱逐出去。

这些排出的废弃物进入血液中,也有可能进入大脑改变其化学成分,而大脑化学反应活动控制着情绪和行为。

另一个理论则强调,肠道细菌或是它们的代谢物是通过迷走神经——一条沟通大脑和肠道联系的长神经,于大脑进行交流的。

不管这些变化如何形成,有益的细菌会有助于改变情绪和行为。另外,研究人员也提出了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确认哪些细菌是有益的,需要多少细菌量才可以起作用?

萧提出,“清楚了解了人类是如何与体内无数的细菌居住者们相互作用,有朝一日,我们可以研发出更好的治疗行为失常,包括抑郁症、孤独症和焦虑症的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