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作中药诗
苏轼是文学家,作诗随兴而潇洒,写中药材的诗更是如此。这不但因他文学类涵养高,另外也出自于他对中药材的熟识和掌握。很多诗今日读起来仍津津乐道。
北宋时期民俗服用黄芪粥,苏轼从此写了一首黄芩诗:“昏灯照影日漫漫长路,拈得枝丫不忍心看。白头发敲簪羞彩胜,黄芩熬粥荐春盘。修真烹狗阳初动,南阳市争牛到作团。孔子几乎兴不浅,向隅哪里有满堂红欢。”
他作诗赞薏米仁:“不谓蓬狄姿,中有药与粮,春为芡珠园,炊作菰米香。”橘子皮也是有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更是橙黄橘绿时。”
写姜片。苏轼有一次与朋友姜至之等喝酒,开心之时,姜至之建议行酒令,而且要讲出座中顾客是一味中草药名称。姜即指向苏道:“您便是药品名:子苏子。” 苏也说:“您的姓名也是药品名,并不是半夏,便是姜厚朴。”姜问其故,苏说:“要不是半夏、姜厚朴,缘何说制之。”古时候中医工作经验,半夏与姜厚朴用生姜水中药炮制。苏的诗 词中数次谈及姜片,如“先社姜芽肥胜肉”、“故友兼致被芽姜”等。《东坡杂记》里说:“予昔监郡钱塘江,游净慈寺,众中有憎号聪药王,年八十余,颜如渥丹, 眼光炯然。”问其养生秘诀,答曰:“服姜片四十余年,故青春不老云。”
写芍药。苏有诗云:“扬州市前不久红干叶,自然风流韵事世妆。”夸赞“扬州市芍药为天地冠。”蔡繁卿任扬州市刺史时,每一年要举行万花市,展览的芍药有干万余枝,由 于这种番禺是收罗民俗的,“既残诸园,又吏姻缘为奸,民重大疾病之”。之后,苏到扬州市上任时问及民俗困苦,都说万花市是邻居扰民的一大害。苏轼关心群众,万花市 此后已不举行了。
写苁蓉。历史学家刘贡父请苏轼等饮酒,苏的子女急事找他,苏便站起告别,刘贡父正喝多了开心,欲意挽回,笑曰:“幸早里,且坦然。”苏不加思索,回答: “奈这件事情,须川芎。”这里的客人听到如此回答,都夸赞她们俩位智谋挑球,出入口成对。刘的出句表层的意思是時间还早,别着急,句中包括了三味新鲜水果和一味中 药,即杏、枣、李和苁蓉。答句的意思是只叹这事,务必我回来解决,六字中也有三果一药,即奈(苹果之一种)、蔗、柿和川芎。
除此之外,他给红小豆写了《红豆》诗:“绿畦过骤雨,细束小丽霓。锦带万条结,银刀一寸齐。贫家随饭熟,饷客借糕题。五色深圳南山青,多少桃李溪。”他谪贬海南省后也没忘记作诗,为槟郎写的诗是:“脸颊红潮增妩媚动人,殊不知侬是醉槟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