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发热 治疗

新生儿发热治疗?

新生儿发热一般治疗

  新生儿发热西医治疗

一、治疗

  新生儿发热时,不要随便使用退热药,以免产生各种毒性反应。给新生儿退热既安全有效而又很方便的方法就是物理降温。

  1、多通风,注意散热。保持室内温度在21℃~23℃。

  2、让患儿卧床休息,多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可益于疾病的恢复。敞开包被或脱去过多的衣服,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

  3、给患儿频频喂温开水或维C果汁,一晚250毫升。

  4、用冰袋敷额头。

  5、高烧你可以用酒精檫宝宝关节处、洗个温水澡,将患儿置于比体温低4℃~6℃的温水中浸浴5~10分钟,然后用大毛巾将全身擦干并轻轻按摩皮肤至发红为止;还可用32℃~34℃的温水,以大人手腕内侧皮肤不烫为宜,给患儿洗澡,重点擦洗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四肢,整个擦浴时间10~15分钟,直至患儿体温降到38℃便可等,这种物理降温法效果很好。

  6、补充水分 脱水热时,应喂5%或10%的糖水,必要时可静脉补液。

  7、慎用退热药 各种退热药如阿司匹林、非那西丁等在新生儿期易产生毒性作用,或药物剂量稍大,引起虚脱,在新生儿期应慎用。

新生儿发热辨证论治

  新生儿发热中医治疗

一、中医治疗

  1  清热解表、凉血解毒

  辛凉解表法、清热泻火法合用凉血解毒法,通过以上组合,使热邪由里达表,层层外出。营血热分透热转气、气热得以清解、表邪轻宣而出。具体用药上选用生姜、淡豆豉等轻宣风热;淡竹叶、芦竹根、龙胆草、栀子等清热泻火;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青黛等凉血解毒。

  2  镇肝潜阳、熄风止痉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内动以肝阳化风为多见,且熄风止痉药多兼具平肝阳的作用,平肝与熄风配合,相得益彰。具体用药选用青黛、地龙、重楼、白僵蚕等凉肝镇惊、熄风止痉之品。万氏提出小儿“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而肺常不足”的观点更贴切的说明小儿心火旺盛,易于肝火上炎,热甚灼筋,出现抽搐动风惊厥的症候。

  3  养阴生津、透邪除热

  阴液不足则热不可退、余热未尽,易死灰复燃,热势反复,疗效不巩固。加用养阴生津、清退虚热药,苦寒清热,辛香透散,清透阴分伏热,滋阴降火,益阴除热。具体用药选用青蒿、白薇、地骨皮、芦根竹根、石斛等。小儿“稚阴未长”,体内精、血、津液相对不足。热邪易于耗伤营阴,煎熬津液,阴不制阳,阳热更盛,使其余热难清,或退而复热。临床上还未伤阴出现阴液不足时即于退热药中适当加入养阴清虚热药,既可防止营阴受损,又可辛香透热,清解余热,巩固疗效。

  4  健脾化湿、清热燥湿

  湿性粘滞,胶着难解,湿邪致病多易反复。时起时伏,缠绵难愈,病程长。“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健脾化湿清热燥湿从多方面给邪以出路。具体用药选用香薷、龙胆草、黄芩等清热燥湿。生二芽、槟榔等健脾化湿。不同的地域地势有高下、气候、水质、土质等各异,因而,在不同的地域生活的人们,其生活、工作、习惯各不相同。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各在特点。《内经》概括为“异法方宜”。如四川地处盆地,气候潮湿,其病多兼夹湿邪,故临床上应“因地制宜”,适当选用既能清热、透热又能健脾、化湿燥湿之品,使湿热合邪得以分消。

相关医院

相关医生

精品推荐

  •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