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沟肉芽肿 治疗

腹股沟肉芽肿治疗?

腹股沟肉芽肿一般治疗

一、腹股沟肉芽肿西医治疗

  本病用抗生素,特别是土霉素、四环素以及链霉素均有效,一般疗程不少于10-15天为宜,每次500mg,1日4次。青霉素无效。以往预后不良,近代由于抗生素的发展及应用,预后已大有改观。

  一】药物治疗

  1974年开始,链霉素在印度广泛应用治疗本病有效。不同国家用药不同,如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用氯霉素,在南非用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以及在巴西用甲砜霉素。目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推荐的治疗方案如下:

  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2片,口服,2次/d,至少3周;或多西环素100mg,口服,2次/d,至少3周。替代方案为环丙沙星750mg,口服,2次/d,至少3周;或红霉素500mg,口服,4次/d,至少3周。

  如在治疗数天后,损害未见好转,则应考虑加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lmg/kg,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

  性伴如与患者有性接触,或有相同的临床表现,应同时治疗。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以红霉素治疗。治疗期间应进行随访,直至症状和体征消失。鉴于上述药物疗程长,有人用阿奇霉素每天500mg口服1周治愈1例有生殖器及腹股沟广泛损害的患者。

  1.一般疗法 治疗期间应禁止性生活。

  2.全身疗法

  (1)药物的选择:

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或氨基糖苷类对本病有效。

  (2)治疗方案:

  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1.0g,口服,2次/d,连用3~4周。

  ②四环素0.5g,口服,4次/d,连用3~4周;或多西环素(强力霉素)0.1g,口服,2次/d,连用3~4周;或米诺环素(美满霉素)0.1g,口服,2次/d,连用3~4周。

  ③红霉素0.5g,口服,4次/d,连用3周;或罗红霉素0.15g,口服,2次/d,连用3周;或克拉霉素0.5g,口服,2次/d,连用7~10天;或阿奇霉素0.25g,口服,1次/d,连用7~10天,首量1.0g。

  ④链霉素1.0g,肌内注射,2次/d,连用10天;或庆大霉素8万U,肌内注射,2次,连用3周。

  ⑤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也可应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林可霉素治疗。

  ⑥也有使用诺氟沙星(氟哌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头孢三嗪)治疗本病的报道。

  3.局部疗法

溃疡可用高锰酸钾溶液、生理盐水或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再用抗生素软膏,应每天换药,保持引流通畅和创面清洁。溃疡周围可外用保护性泥膏,以免发生自身接种。

  4.手术疗法

晚期已形成组织破坏、瘢痕及畸形者,可行外科手术治疗。

  5.性伴侣的处理

对近3个月内与患者有过性接触的性伴侣要进行预防性治疗。

  6.疗效观察

疗效可通过临床表现是否改善或Donovan小体是否持续存在而判断。

腹股沟肉芽肿辨证论治

  二、腹股沟肉芽肿中医疗法

  中医根据初疮的位置,皮损红肿、疼痛的轻重,肉芽肿的大小以及溃疡的深浅,结合溃疡表面有无脓血及全身情况,再根据舌脉情况进行辨证。一般讲初疮多为湿热夹毒,腹股沟假性横痃则夹痰热积聚,肉芽肿多为瘀血内阻,后期多伴有肝肾阴虚。

  1)湿热夹毒证的腹股沟肉芽肿,

可见生殖器发生丘疹及皮下结节,可有疼痛,很快表面发生糜烂形成溃疡,有渗液可伴有发热、纳差,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这是由于湿热夹毒侵袭肝脉所致。治疗宜清热利湿解毒。

  常用方药为二妙散合五味消毒饮:黄柏10g,苍术10g,薏苡仁30g,车前子10g,土茯苓30g,蒲公英30g,野菊花10g,天葵子10g,地丁草10g。方中以黄柏、苍术为主药清热燥湿,薏苡仁、车前子配合主药清热利湿,土茯苓、蒲公英、野菊花、天葵子、地丁草清热解毒。湿热重者,可加入龙胆草10g;毒热重者,可加入白花蛇舌草30g;夹痰热者,加入川贝母10g。

  2)痰毒积聚证的腹股沟肉芽肿,

可见于腹股沟假性横痃形成,皮核相连,有的结核之间相互融合成块,推之不移,自觉疼痛,舌红,舌苔黄,脉弦滑。这是由于痰毒积聚,气血瘀滞而成。治疗宜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常用方药为五神汤合消瘰丸加减:金银花10g,连翘10g,黄柏10g,泽泻10g,茯苓20g,玄参20g,煅牡蛎30g(先煎)浙贝母10g,香附10g,陈皮10g,白僵蚕10g,青皮10g,法半夏10g,甘草6g。方中金银花、连翘、黄柏为主药,清热解毒;泽泻、茯苓健脾利湿;玄参、煅牡蛎、浙贝母软坚散结;香附、陈皮、白僵蚕、青皮、法半夏、甘草均配合主药理气、化痰。全方共奏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效。如毒热重者,加入白花蛇舌草30g;阴虚者,加入生地、沙参各10g;肝火旺者,加入黄芩、青黛各10g。

  3)气血瘀滞证腹股沟肉芽肿,

可见于阴部及腹股沟肉芽肿形成,局部疼痛,肉芽肿高起,边缘卷起,质地较硬,常伴有全身消瘦,饮食不香,舌暗,脉弦细。这是由于气血瘀阻,与毒热、痰饮相搏,故阴部及腹股沟肉芽肿形成。气血瘀阻故局部疼痛。肉芽肿高起,边缘卷起,质地较硬亦为气血瘀阻之候。由于气血瘀阻,血瘀则气血不生,故有全身消瘦,饮食不香。舌暗,脉弦细亦为气血瘀阻之候。治疗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常用药物为血府逐瘀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桔梗10g,牛膝10g,野菊花20g,天葵子30g,玄参20g,蒲公英30g,赤芍10g,甘草10g。方中以川芎、桃仁、红花、赤芍活血化瘀;桔梗、牛膝调和气血,调理气机;野菊花、天葵子、蒲公英清热解毒;玄参软坚散结;甘草调和诸药。肉芽肿质地硬者,可加入穿山甲10g,地龙10g;疼痛明显者,可加入三七粉、莪术各适量。

  4)肝肾不足证的腹股沟肉芽肿,

见于肉芽肿及溃疡破溃,日久不愈,可有潮热骨蒸,面色少华,精神倦怠,头昏气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这是由于肝肾不足,虚火内炽,故皮核破溃。日久不愈,肝肾不足则可有潮热骨蒸,面色少华,精神倦怠,头昏气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肝肾不足之候。治疗宜滋补肝肾。

  常用药物为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10g,山萸10g,山药10g,泽泻10g,茯苓10g,丹皮10g,麦冬10g,沙参10g,地骨皮10g,陈皮10g,甘草10g。方中熟地黄、山萸、山药为主药,滋补肝肾之阴;泽泻、茯苓、丹皮配合主药,泻其有余;麦冬、沙参、地骨皮清泻虚热;陈皮、甘草调和脾胃。如肉芽肿质地硬者,加入穿山甲10g,鳖甲20g;有毒热者,加入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g。

相关医院

相关医生

精品推荐

  •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