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核黄疸是什么意思

郝薇 儿科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三甲

核黄疸通常指的是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的大脑损伤。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头几天内,当体内胆红素水平过高时,胆红素可能会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对神经细胞造成损害。

胆红素是红细胞分解后的产物,正常情况下,它会通过肝脏代谢并排出体外。但在新生儿中,由于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胆红素代谢能力较弱,加之新生儿期红细胞数量多、寿命短,胆红素生成速度快,因此胆红素水平容易升高。当胆红素水平超过一定值时,就可能发生核黄疸。核黄疸的症状包括嗜睡、喂养困难、肌张力减退等,严重时可导致永久性脑损伤。

对于核黄疸,家长应密切监测新生儿的黄疸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胆红素水平和新生儿的具体情况,采取光疗等措施降低胆红素水平,避免核黄疸的发生。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