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结石的形成通常与口腔卫生不佳、饮食习惯、唾液成分异常、牙齿排列不齐以及吸烟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可单独或共同导致牙菌斑矿化,从而形成牙结石。
1、口腔卫生不佳日常刷牙不彻底或未使用牙线清洁牙缝时,食物残渣和细菌容易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牙菌斑若未及时清除,会逐渐与唾液中的钙、磷等矿物质结合,发生矿化并形成坚硬的牙结石。长期口腔清洁不到位的人群更易出现牙结石堆积,还可能伴随牙龈出血、口臭等问题。
2、饮食习惯经常摄入高糖、高淀粉或黏性食物(如糖果、糕点)的人群,口腔内细菌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增多,促进牙菌斑形成。此外,长期饮用碳酸饮料或咖啡等色素较重的饮品,可能加速牙结石表面色素沉着,导致牙齿发黄。
3、唾液成分异常部分人群由于遗传或疾病因素,唾液中矿物质(如钙、磷)浓度较高。当唾液在牙齿表面滞留时,矿物质更容易沉积于牙菌斑中,促使牙结石快速形成。这种情况常见于唾液分泌减少或唾液pH值偏碱性的人群。
4、牙齿排列不齐牙齿拥挤、错位会导致清洁困难,牙刷和牙线难以彻底清除隐蔽部位的牙菌斑。这些部位的菌斑长期滞留,矿化后形成牙结石的概率显著增加。此类人群可能同时存在牙龈炎、龋齿等口腔问题。
5、吸烟烟草中的焦油等物质会附着在牙齿表面,与牙菌斑结合后形成黑色或褐色的牙结石。吸烟还会抑制唾液分泌,降低口腔自洁能力,进一步加重牙结石堆积。长期吸烟者往往伴有明显的牙齿着色和口腔异味。
日常应注意早晚正确刷牙,饭后漱口,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若牙结石已导致牙龈红肿、出血等不适,建议及时到口腔科就诊,通过超声波洁牙等方式清除结石,避免引发牙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