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江一平 中医消化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是两种不同的临床营养支持方式,适用于无法通过正常进食满足营养需求的患者。肠内营养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肠外营养则通过静脉途径直接输入营养,两者选择需根据患者病情决定。

1、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口服或管饲(如鼻胃管、胃造瘘等)将营养制剂送入胃肠道进行消化吸收的方式。其优势在于能够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少感染风险,且更符合生理状态。适用于存在吞咽困难、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但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例如术后恢复期、神经性厌食等。常用营养制剂包括整蛋白型、短肽型等,需根据患者消化能力选择。

2、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是通过静脉途径将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成分直接输入血液循环,完全绕过胃肠道。主要用于胃肠道功能严重障碍或无法使用的患者,如肠梗阻、重症胰腺炎等。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因此需严格监测指标并尽早过渡到肠内营养。

3、选择依据

两者的选择需评估患者胃肠道功能、疾病状态及营养需求。若胃肠道有部分功能,优先选择肠内营养;若肠道完全无法工作,则选择肠外营养。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两者联合使用,例如短肠综合征患者在肠外营养支持的同时,逐步增加肠内营养以促进肠道适应。

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营养方案,治疗期间定期监测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指标。肠内营养需注意输注速度及浓度,避免腹胀腹泻;肠外营养需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导管感染。营养支持的目标是改善患者代谢状态,促进疾病恢复。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