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结石的形成通常与牙菌斑矿化、口腔清洁不足、饮食习惯以及唾液成分改变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会导致口腔内的细菌和食物残渣长期堆积,逐渐硬化形成牙结石。
1、牙菌斑矿化
牙菌斑是牙齿表面的一层无色生物膜,主要由细菌、食物残渣和唾液中的黏蛋白组成。如果未及时清除,牙菌斑中的矿物质会逐渐沉积,经过1-2周的钙化过程形成坚硬的牙结石。这种矿化过程通常从牙颈部开始,逐渐向牙根或牙冠扩展。
2、口腔清洁不足
刷牙方法不当、未使用牙线清洁牙缝等情况,容易使食物残渣滞留在牙齿邻面或龈沟内。残留的碳水化合物会被细菌分解产酸,这种酸性环境不仅容易引发龋齿,还会加速牙菌斑的矿化进程。特别是下前牙舌侧和上颌磨牙颊侧等不易清洁的部位,更容易形成牙结石。
3、饮食习惯
长期摄入高糖饮食或粘性食物,会显著增加口腔内的糖分残留。这些糖类物质为致龋菌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来源,促进细菌大量繁殖并形成更厚的菌斑基质。碳酸饮料等酸性饮品还会改变口腔pH值,加速钙盐在菌斑中的沉积。
4、唾液成分改变
唾液中的钙、磷等离子浓度过高时,容易在牙齿表面析出形成结晶。这种情况常见于唾液分泌减少的患者,如舍格伦综合征患者或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者。唾液流速降低会减弱口腔自洁作用,进一步增加结石形成风险。
日常维护口腔卫生是预防牙结石的关键,建议采用巴氏刷牙法早晚清洁牙齿,并配合使用牙线清理邻面。已形成的牙结石无法通过刷牙去除,需定期到口腔科进行超声波洁治。对于反复形成结石或伴有牙龈出血者,应及时就诊检查是否存在牙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