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食物中毒的常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轻微脱水以及低热乏力等,需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处理。
1、恶心呕吐食物中毒时,胃肠道受到毒素或病原体刺激,会通过呕吐反射排出有害物质。此症状通常在进食污染食物后数小时内出现,呕吐物多为未消化食物或胃液,可能伴随反酸、烧心感。
2、腹部绞痛毒素刺激胃肠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肠道平滑肌痉挛性收缩。疼痛多集中在脐周或上腹部,呈阵发性绞痛,按压腹部时可能出现轻度压痛但无肌紧张。
3、水样腹泻病原体产生的肠毒素会改变肠道渗透压,抑制钠离子吸收,导致大量水分进入肠腔。排便次数每日可达3-5次,粪便稀薄不带脓血,可能伴有肠鸣音亢进。
4、轻微脱水频繁呕吐和腹泻会导致体液丢失,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轻度下降等症状。婴幼儿及老年人可能出现口唇干燥、眼窝轻度凹陷等表现。
5、低热乏力细菌或病毒引起的食物中毒可能激活免疫系统,释放炎性因子导致体温调节异常。体温通常在37.5-38.5℃之间,伴随四肢酸软、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进食可疑食物,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24小时内以米汤、稀粥等流质食物为主,避免摄入乳制品和高纤维食物。若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意识模糊或尿量显著减少等情况,需立即就医进行抗感染和补液治疗。日常需注意食品生熟分开存放,海鲜类食物彻底加热,剩余饭菜冷藏不超过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