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什么是肝郁

王成阳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肝郁是中医学中的一种证型,指肝气疏泄功能失常导致气机郁滞的病理状态,常因情志不畅、压力过大等因素引发。该证型可能引起多种躯体症状及情绪问题,需通过综合方式进行调理。

1、肝郁的概念

肝郁属于中医脏腑辨证范畴,主要指肝的疏泄功能失调。肝主疏泄,负责调畅全身气机,若长期情绪抑郁、焦虑或压力过大,会导致肝气无法正常升发疏泄,从而形成气机阻滞,中医称为“肝气郁结”。

2、常见原因

情志因素是主要诱因,包括长期精神压力、焦虑抑郁、愤怒憋闷等异常情绪。中医认为“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这些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肝的生理功能。此外,先天体质虚弱、久病耗伤气血等因素也可能降低肝脏调节气机的能力。

3、症状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胸胁胀满或疼痛、善太息(频繁叹气)、咽喉异物感。情绪方面可出现烦躁易怒、抑郁寡欢等表现。部分患者伴随食欲减退、月经不调、失眠多梦等症状,这些都与气机郁滞影响脾胃运化、冲任失调有关。

4、可能引发的疾病

长期肝郁可能进展为肝火上炎,出现目赤耳鸣、头痛等症状;肝气横逆犯胃可导致胃痛、反酸;气滞血瘀可能引发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等器质性疾病。情志失调还可能诱发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

5、调理方法

中药常用逍遥丸、柴胡疏肝散等方剂疏肝解郁。针灸多选取太冲、期门等穴位疏通肝经气机。日常需保持情绪舒畅,适当进行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饮食宜选择玫瑰花、陈皮等理气食材,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加重肝火。

若出现持续胸胁胀痛、情绪异常或月经紊乱等症状,建议及时到中医科就诊。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治,避免自行服用疏肝药物,以免用药不当损伤脾胃功能。情志调节需配合心理疏导,严重焦虑抑郁者需联合精神科干预。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