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寒怕冷的人可以通过饮食调理、适度运动、艾灸疗法、中药调理以及日常保暖等方式进行改善。长期未缓解或伴随其他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
1、饮食调理日常可适当摄入羊肉、生姜、红枣、桂圆等温性食物,有助于补充阳气、驱散寒气。避免过量食用生冷瓜果、冰镇饮品等寒凉性质食物,以免加重体寒症状。冬季可适量饮用当归生姜羊肉汤等药膳,但需注意体质适应性。
2、适度运动坚持快走、八段锦、瑜伽等舒缓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能促进气血运行,改善末梢循环,缓解手脚冰凉症状。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接触冷水或冷空气,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
3、艾灸疗法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艾灸关元穴、足三里穴、命门穴等穴位,每次15-20分钟,每周2-3次。这些穴位具有温补阳气的作用,通过艾灸的热力和药性渗透,可改善脏腑虚寒状态。注意防止烫伤,阴虚火旺者慎用。
4、中药调理对于阳气虚衰明显者,可遵医嘱服用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温阳药物。气血两虚者可选择十全大补汤加减,具体用药需经中医师辨证。避免自行长期服用温热药物,防止出现口干舌燥等上火症状。
5、日常保暖穿着高领衣物保护大椎穴,腰腹部使用保暖护具,避免久坐冷地板。冬季居室温度建议维持在18-22℃,湿度40%-60%。睡前可用40℃左右热水泡脚15分钟,加入艾叶、生姜等效果更佳,但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水温控制。
此类人群应养成记录体温变化的习惯,观察怕冷是否伴随面色苍白、疲劳乏力等其他症状。长期在空调环境中工作者,建议每小时起身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日常可适度晒太阳,选择上午9-10点或下午3-4点进行日光浴,每次15-30分钟为宜。若调理三个月后仍无明显改善,建议到中医科进行系统体质辨识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