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是女性在生育年龄阶段出现的规律性子宫内膜脱落及出血现象,属于正常的生理周期表现。其本质是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标志着女性生殖功能的成熟。
月经的形成主要受体内激素水平调控。在卵巢周期中,随着卵泡发育,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厚。排卵后孕激素进一步使内膜变得松软以利于受精卵着床。若未受孕,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失去支持而发生脱落,内膜中的血管破裂出血,经阴道排出体外形成经血。初潮年龄通常在12-15岁,正常月经周期为21-35日,持续2-8日,总失血量约20-60ml,经血中含有血液、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阴道上皮细胞。
日常生活中建议使用合格卫生用品并及时更换,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注意观察月经周期规律性、经期持续时间和出血量变化,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若出现周期紊乱、经量异常增多或减少、严重痛经等情况,应及时到妇科就诊检查。月经期抵抗力相对较弱,需特别注意保暖和营养补充,避免生冷刺激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