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动是胎儿在子宫内活动的表现,通常初产妇在孕18-20周开始感受到胎动,而经产妇可能提前至孕16周左右。胎动感知时间受孕妇体型、胎盘位置及胎儿活动量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1、孕18-20周初感胎动此阶段胎儿骨骼和肌肉逐渐发育,活动幅度增强。初产妇由于缺乏经验,可能将早期胎动误认为肠蠕动,表现为轻微震颤或气泡感。随着妊娠周数增加,胎动会逐渐变得规律且有力。
2、孕20-24周胎动增强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完善,活动频率明显增加,每日可达200次左右。孕妇能清晰感受到翻身、踢腿等动作,尤其在餐后、夜间或听音乐时,胎儿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更为活跃。
3、孕24周后胎动规律化此时胎儿已建立昼夜节律,胎动呈现周期性变化。正常情况每小时应有3-5次明显活动,若12小时内胎动少于30次或突然减少50%,需警惕胎儿缺氧可能,应及时就医监测。
孕妇可通过每日早中晚各固定1小时记录胎动次数,采用左侧卧位提高监测准确性。定期进行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避免长时间仰卧或处于嘈杂环境。若发现胎动异常,应避免自行服用药物,需立即到产科急诊评估胎儿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