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压过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调整生活方式等,具体需根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常见处理方式包括使用降眼压药物、进行激光或微创手术、避免诱发因素等,必要时需长期监测眼压变化。
1、药物治疗若眼压升高与青光眼、葡萄膜炎等疾病相关,通常需遵医嘱使用降眼压滴眼液。例如β受体阻滞剂类如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可减少房水生成;前列腺素类药物如拉坦前列素滴眼液,能促进房水排出;碳酸酐酶抑制剂如布林佐胺滴眼液,可抑制房水分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还可能联合口服乙酰唑胺片快速降压。
2、激光治疗对于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患者,医生可能建议行周边虹膜切除术,通过激光在虹膜造孔改善房水循环。此外,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可用于开角型青光眼,通过激光刺激小梁网增加房水外流。
3、手术治疗当药物和激光无法有效控制眼压时,需考虑手术干预。小梁切除术是经典术式,通过建立房水外引流通道降低眼压;微创手术如Schlemm管成形术,创伤较小且恢复快;难治性青光眼可植入Express引流钉或Ahmed阀等房水引流装置。
4、日常护理避免长时间低头、暗环境用眼及趴睡等压迫眼球行为;控制单次饮水量,每日不超过2000ml;减少咖啡、浓茶摄入;保持情绪稳定,因焦虑可能诱发眼压波动。高度近视、糖尿病患者应每6个月检查眼压和眼底。
5、定期复查青光眼患者需每月测量眼压,每3-6个月进行视野检查和视神经OCT评估。正常眼压性青光眼需将眼压控制在基线值30%以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目标眼压多设定在18mmHg以下。
出现眼胀、头痛、视物模糊等疑似高眼压症状时,应及时到眼科测量眼压。确诊青光眼后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日常生活中注意用眼卫生,避免佩戴过紧的护目镜或潜水镜。若突然出现剧烈眼痛伴恶心呕吐,可能为急性青光眼发作,需立即急诊处理防止视力永久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