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缝合钉通常由专业医生使用专用拆钉器拆除,包括消毒皮肤、逐颗拆除、检查伤口等步骤,切勿自行操作。具体方法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并根据伤口愈合情况决定拆除时间。
1、准备工具
医生会准备无菌拆钉器、镊子、消毒液等器械。拆钉器前端设计有卡槽,能够精准夹住缝合钉并施加适当压力使其变形,从而安全取出。部分情况下可能需配合剪刀或止血钳辅助操作。
2、消毒皮肤
使用碘伏或酒精对伤口周围皮肤进行环形消毒,范围需超出缝合区域5厘米以上。消毒时遵循从中心向外周单向涂抹的原则,避免污染已清洁区域,降低感染风险。
3、拆除操作
医生用拆钉器卡住缝合钉中间隆起部位,向两侧施加压力使钉脚翘起脱离皮肤组织。每颗钉子拆除后需检查是否完整取出,若有残留需用无菌镊子取出,防止异物刺激影响愈合。
4、后续处理
拆除后再次消毒皮肤,覆盖无菌敷料保护24-48小时。若发现伤口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可能需进行细菌培养或局部换药处理,必要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拆除时间需根据伤口部位和愈合情况决定,通常术后7-14天进行。胸腹部手术约7-10天拆除,关节部位可能延长至14天。术后应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张力增加。若出现钉孔渗血、钉体松动或皮肤过敏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