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压迫神经主要是由于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或韧带增厚等因素导致神经根或脊髓受压,常引发疼痛、麻木等症状。治疗方法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通常包括日常调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等方式。
1、日常调理患者应避免长时间低头或保持固定姿势,适当进行颈部活动以放松肌肉。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避免颈部过度屈伸。日常可加强颈部肌肉锻炼,如缓慢左右转头、耸肩等,有助于维持颈椎稳定性。
2、药物治疗急性期疼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炎症;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神经营养药物可促进神经修复。若伴随肌肉痉挛,可配合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肌松药减轻症状。
3、物理治疗热敷、红外线照射等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超声波治疗或低频电疗可减轻神经根水肿。专业康复机构提供的颈椎牵引可通过增大椎间隙减轻压迫,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牵引。
4、手术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且出现肌力明显下降、行走困难等严重神经损伤表现,可考虑椎间盘切除、椎管成形术等手术方案。微创介入治疗如射频消融术适用于特定类型的椎间盘突出患者。
出现颈部疼痛伴上肢放射性麻木时,建议及时就诊骨科或康复科,通过CT或磁共振检查明确压迫位置。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制定,患者切勿自行用药或盲目推拿,以免加重神经损伤。定期复查并调整康复计划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