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可能是由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环境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当人体接触某些物质时,免疫系统产生过度反应,可能引发皮肤瘙痒、红肿或呼吸道不适等症状,需及时明确诱因并治疗。
1.遗传因素
过敏体质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若父母一方或双方存在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湿疹等,子女发生过敏的概率可能显著增高。基因可能影响免疫球蛋白E的水平,使个体对特定过敏原更敏感。
2.免疫系统异常
过敏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密切相关。当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误将其识别为有害物质,释放大量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血管扩张、黏膜水肿等过敏症状。这类反应可能发生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表现为荨麻疹、鼻炎或腹泻等。
3.环境因素
环境中尘螨、动物皮屑、霉菌孢子等是常见过敏原。空气中的污染物如PM2.5.汽车尾气可能加重呼吸道黏膜损伤,增加过敏风险。此外,饮食中的牛奶、海鲜等食物蛋白也可能诱发过敏反应,出现唇部肿胀或腹痛等症状。
日常需注意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品以减少尘螨。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外出时可佩戴口罩。若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或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药物控制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