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不好可能表现出消化异常、皮肤变化、全身症状、出血倾向以及腹部不适等,需结合具体检查明确诊断。肝脏作为人体重要代谢器官,其功能异常可能引发多系统症状。
1.消化异常肝脏参与胆汁分泌,若肝功能受损可能导致胆汁生成减少,影响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吸收。患者常出现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伴随大便颜色变浅。
2.皮肤变化肝脏代谢胆红素能力下降时,可能出现皮肤和巩膜变黄。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皮肤干燥、瘙痒、蜘蛛痣或肝掌,其中蜘蛛痣表现为中心红点、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扩张。
3.全身症状肝脏合成白蛋白等功能障碍可能引发低蛋白血症,导致下肢水肿。患者常伴随持续乏力、体重下降、低热等全身性症状,急性肝损伤时可能出现意识模糊等神经精神症状。
4.出血倾向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减少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瘀斑,女性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严重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
5.腹部不适肝细胞炎症或肝脏体积增大可能刺激肝包膜,出现右上腹隐痛或胀痛。肝硬化患者可能伴随腹水形成,表现为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
日常需注意保持低脂饮食,严格戒酒,避免滥用药物。若出现持续皮肤变黄、不明原因消瘦或严重腹痛,应及时进行肝功能、腹部超声检查等检查,由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医生评估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