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通常可通过一般治疗、物理降温、药物治疗等方式进行缓解。日常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诱发不适。
1、一般治疗患者需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饮食上可适量增加温开水、米粥等流质食物摄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类食物。日常需做好保暖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物理降温若体温未超过38.5℃,可采用温水擦浴、冷敷额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同时需定时监测体温变化,避免体温持续升高。
3、药物治疗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退热药物。咳嗽症状明显者可应用氢溴酸右美沙芬片、急支糖浆等止咳药物。若为病毒性感冒,可配合使用连花清瘟胶囊、板蓝根颗粒等中成药。
若出现黄脓痰、持续高热等细菌感染征象,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抗生素治疗。日常需注意加强营养,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出现症状加重或持续不退时应及时到呼吸内科就诊。恢复期间需佩戴口罩,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造成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