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来潮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不建议人为干预。若因疾病治疗需要推迟月经,可遵医嘱使用短效避孕药、孕激素类药物以及止血药物等。具体用药需根据个人情况由医生评估后决定,不可自行盲目服用。
1、短效避孕药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短效避孕药可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抑制排卵,使子宫内膜暂时处于静止状态。此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按周期服用,通常需提前1-3个月经周期开始规律用药。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恶心、乳房胀痛等不良反应,需密切观察。
2、孕激素类药物地屈孕酮片、黄体酮胶囊等孕激素药物可直接补充外源性孕激素,维持子宫内膜稳定性。常用于黄体功能不足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子宫内膜厚度调整用药剂量,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撤退性出血。
3、止血药物氨甲环酸片、咖啡酸片等抗纤溶药物通过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减少出血量。适用于月经过多但无排卵障碍的患者,用药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有血栓病史者禁用。建议在经期出血量最大时开始服用,连续用药不超过5天。
女性若因特殊需求需调整月经周期,建议提前1-2个月到妇科门诊进行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等检查。用药期间需严格遵循医嘱,不得擅自增减剂量或延长疗程。部分女性用药后可能出现突破性出血、头痛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