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痞根的准确位置和作用有哪些

吕娅萍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痞根是中医经络理论中的经外奇穴,通常具有理气活血、消积散结、调理脏腑、缓解疼痛、改善消化等功效和作用。该穴位主要用于治疗腹部积块、腰背疼痛及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应用需结合具体病情。

1、理气活血

痞根穴位于腰背部,中医认为刺激该穴位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疏通经络阻滞。气滞血瘀常导致腹部痞块、胀痛,通过针灸或按摩此穴能缓解气机不畅,改善血液循环。

2、消积散结

该穴主治腹部积聚肿块,与脾经、肝经关系密切。通过调节肝脾功能,可消散因气滞、痰湿或血瘀形成的包块,对子宫肌瘤、肝脾肿大等器质性病变有辅助治疗作用。

3、调理脏腑

穴位所在区域对应内脏反射区,刺激痞根能调节肝、脾、肾等脏腑功能。特别是对脾胃运化失常引起的腹胀、食欲不振,以及肝胆疏泄失调导致的胁痛有调理作用。

4、缓解疼痛

针对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背疼痛,以及胃肠痉挛引发的腹痛,刺激该穴位可通过神经反射缓解肌肉痉挛,发挥镇痛效果。

5、改善消化

通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可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肠胀气等病症,配合足三里等穴位使用效果更佳。

该穴位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自行针刺。治疗时应根据具体证型配合中药内服或艾灸等疗法,器质性疾病需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明确诊断。日常可适度按摩该区域,但出现持续腹痛或包块增大应及时就医。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