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起泡了可以通过清洁消毒、保护水泡、药物治疗、预防感染以及避免摩擦等方式进行处理。具体措施需根据水泡的大小、是否破裂及是否合并感染等情况选择。
1、清洁消毒若水泡未破裂,可用温和的肥皂水或生理盐水轻柔清洗局部皮肤,避免使用酒精或碘伏等刺激性消毒剂。清洁后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水分残留。
2、保护水泡较小的完整水泡通常无需挑破,可自行吸收。若水泡较大或影响活动,需在无菌操作下用消毒针头刺破边缘排出液体,保留表皮覆盖创面,外敷无菌纱布保护。
3、药物治疗合并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若为真菌感染引起,可使用酮康唑乳膏、联苯苄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
4、预防感染避免搔抓或强行撕脱水泡表皮,每日更换清洁鞋袜,保持足部透气干燥。局部可适当使用透气性敷料隔离外界污染。
5、避免摩擦选择宽松透气的鞋袜,减少足部受压和摩擦。活动时可在易摩擦部位提前贴敷水胶体敷料或硅胶垫,降低皮肤损伤风险。
脚起泡后需观察局部是否有红肿、渗液、疼痛加剧等感染迹象。若水泡范围扩大或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日常注意足部护理,避免长时间行走或穿戴不合脚的鞋子,有助于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