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第十二节骨折可能与外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原因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该部位骨折可能影响胸腰段脊柱稳定性,建议及时就医明确损伤程度。
1、外伤性骨折暴力撞击、高处坠落等外伤是导致脊椎骨折的常见原因。胸腰段脊椎承重较大,第十二节位于胸腰交界处,受暴力后容易发生压缩或爆裂性骨折。患者常伴剧烈疼痛、活动受限,需通过X线检查、CT等检查判断骨折类型。稳定性骨折可考虑卧床休息、支具固定;若存在神经压迫或椎管占位,可能需要手术减压固定。
2、骨质疏松性骨折绝经后女性或高龄患者因骨密度降低,轻微外力即可导致椎体压缩骨折。此类骨折可能仅有腰背酸痛症状,易被忽视。确诊后需使用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抗骨质疏松药物,疼痛明显者可短期服用塞来昔布、洛索洛芬钠等止痛药。严重塌陷者可行椎体成形术恢复椎体高度。
3、病理性骨折脊椎肿瘤、骨髓炎等疾病会破坏骨质结构,轻微活动即可引发骨折。转移瘤多见于肺癌、乳腺癌等患者,需通过增强MRI和病理活检明确诊断。治疗需针对原发病,结合放疗、化疗或手术稳定脊柱。如确诊多发性骨髓瘤,可采用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靶向药物治疗。
脊椎骨折后应绝对卧床避免负重,使用硬板床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急性期可冰敷缓解肿胀,2-3天后改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恢复期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腰背肌锻炼,佩戴支具3-6个月。日常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定期复查骨密度,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