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内结石的去除方法包括观察随访、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经皮胆囊造口取石以及胆囊切除术等,具体需根据病情选择。若结石较小且无症状,可定期复查;若出现症状或并发症,需积极干预。
1、观察随访
对于无症状且结石直径小于1cm的胆囊结石,通常建议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结石变化。日常生活中需避免高脂饮食,减少胆囊收缩引发的疼痛。若结石长期稳定且无炎症表现,可能无需特殊治疗。
2、药物治疗
对于胆固醇性结石且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牛磺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溶解结石。这类药物通过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含量促使结石逐渐缩小,但疗程较长(6-24个月),需定期评估疗效。
3、体外冲击波碎石
适用于单发、直径小于2cm的胆固醇结石且胆囊收缩功能正常的患者。该方法通过冲击波将结石击碎成小颗粒,配合药物促进碎片排出。但存在结石复发风险,五年复发率可达50%以上。
4、经皮胆囊造口取石
针对高龄、基础疾病多无法耐受全麻手术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胆囊并置管,通过胆道镜取出结石。该方法属于微创操作,但存在胆汁漏、感染等并发症风险,且不能预防结石复发。
5、胆囊切除术
对于反复发作胆囊炎、结石直径超过3cm或合并胆管结石的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手术直接切除病变胆囊,彻底消除结石复发可能。对于存在严重粘连或解剖异常者,可能需行开腹手术。
建议患者日常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若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痛、发热或黄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所有治疗方案均需经肝胆外科医生评估后实施,不可自行服用排石药物以免诱发胆管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并注意逐步恢复饮食结构。